塑膠瓶裝酸性果汁 當心有毒
【聯合報╱記者陳秋雲/台中報導】
你用對塑膠容器了嗎?台中市衛生局邀請「塑膠達人」文長安說明白,他指出,塑膠容器不是遇熱才有毒,常用的塑膠杯裝柳丁汁等酸性果汁,照樣會溶出毒物,嚴重致癌。好的材質易著火,像蠟蠋的味道,另看容器的標示也可判斷用對了沒。
文長安曾任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被封為塑膠達人。他指出,塑膠產品成千上萬種,大概以耐熱度加上特性分成7類,一般來說,要判斷用對容器了沒,燒看看是一個方法,如容易著火,且聞得到類似蠟蠋的味道,品質應該就沒問題,不太會釋出有毒物質。
另個方法,就是對照瓶身的標示,其中有耐熱度及標屬那一類,對照使用就對了。有個口訣分類,「一二不重複、三不微波、四低耐熱、五使用較安全、六遠離熱酸鹼、七類多應慎選」,以分類來辨識塑膠使用方法。但有人常誤認為材質編號是回收標誌,誤會可大了。
文長安說,瓶身如標示5類的,使用上較安全。不過他建議,例如奶瓶初用時,最好先煮過,才能溶出有毒物質。美耐皿餐具則最好選盤中沒有花色的,比較安全。
文長安表示,有些業者常誤用PS塑膠容器裝柳丁汁、葡萄柚汁等,導致酸性的柳丁汁溶解出聚苯乙烯,長期食用的人容易致癌。
另PC材質隨行杯裝超過攝氏110度的熱飲,容易釋放出雙酚A,小朋友喝了會影響性器官發育。
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今年7月21日起所生產的塑膠類水壺(杯)、奶瓶及餐盒(保鮮盒)3項商品必須在外盒包裝,明確標示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廠商名稱、使用注意事項或微波警語、淨重與容量、原產地等8項資訊,否則可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罰3到10萬,目前是輔導期。
不少熱飲杯毫無標示,讓消費者無所適從,萬一放涼了可以微波加熱?衛生局人員建議,這類熱飲杯最好不要再加熱,可倒入馬克杯隔水加熱或微波,比較安全。
推薦文章
-
他腹脹暴瘦20公斤 腫瘤引發腸套疊
-
得胃癌仍每晚堅持喝酒!91歲網紅嬤確診癌症後「獨特酒精復健法」
-
節制飯麵碳水、不喝酒仍罹高血脂!醫揪飲食一大迷思直搖頭:吃錯水果了
-
5生活習慣抗發炎!「洗冷水澡可以長壽」 必知冷水澡的6好處及7禁忌
-
生病≠不良生活習慣!醫警告不必執著尋找病因:恐陷入錯誤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