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動物領養 收容所這樣解決超收問題

聯合報 文 / 梁敏萱
收容所打造明亮的空間、寬敞且乾淨的環境,提供認養人與流浪貓狗互動的舒適空間。

自2017年2月,台灣成為亞洲第二個實施零撲殺政策的國家,但隨之而來的動物超收問題,收容所不得不重新檢視過去政策,並嘗試扭轉收容所印象,讓更多民眾願意踏進這裡,增加認領養的機會。

傳統思維與疫情 成動物領養兩大阻礙

陰暗、悲傷、死亡,常是人們給動物收容所的標籤,除此之外,改善環境、多元認養也是各收容所正在努力的方向。高雄市動保處長葉坤松分享,過去動物收容所多被視為鄰避設施,在地居民不僅不願意走進收容所了解,更不願意收容所在當地設立。

台北動物之家曾指出,黑狗等待認養天數平均為420天,比起其他花色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新家。如何扭轉民眾對收容所的傳統印象便成為提升動保意識首要難題。

延伸閱讀:製作貓便當菜、餐包自給自足 「拼圖喵」翻轉中途之家刻板印象

2021年五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許多公共設施因應三級警戒關閉不開放,公立收容所也不例外,大幅影響各縣市動物認領養數字。高雄市動保處長葉坤松分享,過去以民眾到收容所現場認養為大宗,佔了總體數字約七至八成,疫情來臨,許多認養活動也連帶取消,對收容所亦有極大的影響。

高雄市動保處長葉坤松推廣流浪貓狗領養活動,期待民眾透過互動,找到合適的犬貓領養,減少衝動認養的機會。

如何提升認養率?高雄推流浪貓狗試養活動

過去曾被批評所內動物死亡率偏高,高雄市近年致力提升認養率,成為全台少數在實施零撲殺政策後,認養率仍不斷提升的縣市之一。因此除了透過與攝影師或藝人代言合作,讓更多民眾認識這群個性溫馴乖巧的犬隻,也將認領養活動推廣至校園,成為學生實踐動保教育的一環。

高雄市動保處除了提升收容所設施與環境外,也舉辦體驗活動或大型音樂活動,吸引民眾到收容所參與,後因疫情影響而減少實體接觸與互動,高雄市動保處因此規劃14天認領養活動,提供民眾14天的試養期,讓初到新家的寵物跟飼主有足夠的時間相處與磨合,希望用網路代替馬路,讓市民在家依然可以透過線上諮詢與媒合,找到合適的犬貓領養,也減少衝動認養的機會。

延伸閱讀:苗栗動防所愛心小站可望27日重開 歡迎來領養貓狗

楊靜宇表示,擔任獸醫32年來,台灣民眾動保觀念已經進步很多,但飼主責任跟動保教育,許多人跟單位都還在努力中。並強調「尊重生命的概念應該要從小紮根,因為這並不是僅僅在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人」,唯有觀念的提升,台灣流浪動物的現狀才會往正面的方向進行。

延伸閱讀:領養回家才知曉牠的悲慘遭遇 柴犬「錢錢」在新家找到歸屬感

延伸閱讀:捕獸夾傷害成3腳狗 收容700多天等不到愛牠的人

收容所 高雄動保處 領養活動 拼圖喵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