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大魚大肉脹氣腹瀉不是老了!小心是腸黏膜出現「漏洞」

元氣網 YS Chen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會出現蛋白質攝取不足、一吃油膩食物就腹脹腹瀉的問題,對此日本營養師金津里佳就在《90%的人吃錯蛋白質》一書中指出,這種情況要小心是腸道健康正在發出警訊。

腸漏症導致蛋白質無法被正常吸收,甚至會誘發過敏和慢性發炎。

消化不良並非由年齡引起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它能幫助身體合成肌肉量,還有助於維持血管與骨骼的柔韌性,進而預防腦出血以及降低骨折風險。

另外蛋白質也影響我們的皮膚緊緻度、頭髮和指甲的光澤,同時也是神經傳導物質和荷爾蒙的主要成分,與情緒調節息息相關。

許多人可能認為,吃完肉類等高脂肪食物後感到腹脹,或者隔天出現腹瀉,是因為年紀大了,然而實際上這更有可能是缺乏蛋白質導致的消化不良。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出於健康原因積極食用肉類和魚類,但檢查數字仍可能顯示蛋白質攝取不足,這又是為什麼呢?

小心蛋白質正在從你的腸道滲漏

營養師解釋,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腸漏症」,腸道對於營養吸收至關重要,健康的腸粘膜是由細密的網狀細胞構成,但當粘膜受損、發炎時,網狀結構就會擴張,原本緊密相連的細胞出現縫隙,導致蛋白質分解後的胺基酸會以未消化的大分子狀態被吸收,未消化完成的蛋白質不但無法提供營養,還會被免疫系統辨識為外來物質,引發過敏反應。

腸漏症自我檢測清單

腸漏症並不罕見,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以下自我檢查清單符合情況的項目越多,患有腸漏症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容易出現無法正常消化和吸收蛋白質的症狀,建議就醫做進一步診斷。

□ 腹瀉、便稀或便秘症狀

□ 經常放屁

□ 常常覺得腹脹

□ 肉和油脂會讓胃感覺沉重

□ 經常食用小麥製品

□ 經常吃乳製品

□ 頭髮很乾

□ 皮膚缺乏緊緻度

□ 指甲脆弱易斷

□ 容易疲倦

□ 入睡困難

小麥製品中的麩質被認為是引發腸漏症原因。圖/ingimage

比起想著如何補充蛋白質,更重要的是透過「避開某些食物」來守護腸道粘膜健康。修復腸黏膜最快的方法就是戒除麩質和酪蛋白,含有麩質的小麥製品被認為是腸漏症的最大誘因,第二大就是含有酪蛋白的乳製品。

營養師建議如果符合清單上的多個項目的人,要多加留意自身腸道健康,找出問題根源後才能對症下藥,從戒除麩質和乳製品開始做起,以確保蛋白質和營養能被充分消化吸收。

蛋白質 營養師 腸道健康 腸漏症 乳製品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