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末期腎病 醫師:腎臟移植是選項
台中市兩名青少年都因腎病末期接受長期腹膜透析,去年兩人同獲腦死病患捐贈腎臟完成移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末期腎臟病童接受移植手術會有較好的長期存活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順郎表示,兒童罹患慢性腎臟病主因與成人大不同,根據「台灣少年慢性腎臟病主因及現況趨勢」報告指出,兒童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主因有高達51.9%是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48.1%為腎絲球腎炎、1.7%為先天性代謝異常症或遺傳疾病。
對於末期腎病的兒童,陳順郎認為,更好的治療選項為腎臟移植手術。在許多文獻中都證實,與透析治療相比,接受腎臟移植的病童有較好的長期存活率及較佳的生活品質。而且小於6歲的病童接受腎臟移植後對未來的生長比接受透析治療好。
目前就讀大一的男生及國二女生分別因罕見的亞柏氏症候群及腎小球硬化症,接受長期腹膜透析,並等待腎臟捐贈進行移植。去年9月獲得一名車禍腦死病患捐出腎臟,兩人因而得以進行腎臟移植手術,陳順郎表示,經過約半年的追蹤,目前狀況良好。
中山醫大附醫泌尿科醫師謝佐宜說,目前腎臟移植的來源有成年近親提供的活腎移植及腦死器官捐贈的屍腎移植。活腎移植有較佳的腎存活率和不用接受透析而進行腎移植,整體10年存活率約70%到80%。屍腎移植的腎存活率雖然較差,仍然有60%到70%。較大的問題是腎臟的供應不足,平均需等待4到5年。
兩人今天現身醫院分享自己腎臟移植的經驗,醫護人員也獻花恭喜兩人重獲新生,其中大一男生指出,他很幸運,也很感謝民眾大愛獲捐腎臟,如今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聽偶像歌手鄧紫棋的演唱會。
推薦文章
-
李明哲:醫療方式本身就會影響碳排!不可能零排放 重點應放在「淨零」
-
黃品源22歲愛女黃懷萱險因「腎臟感染」喪命
-
這疾病首次入列全球10大死因排行榜!每年悄奪150萬人命
-
「三高」恐加速腎臟損害!醫揭早期5警訊 留意可延緩惡化
-
慢性腎臟病的敵人不只飲食 做錯一行為「等同於一天老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