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不要放棄治療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今天表示,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罹病率以10歲以下兒童最高,部分到成年仍然反覆復發,有人甚至放棄治療,現在有新療法可以改善病灶。
賴柏如指出,多數民眾都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不是嚴重的疾病,在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罹病率以10歲以下兒童族群最高,其中約10%兒童的病症會隨年齡增長而轉好,甚至會痊癒,但有些患者到成年都無法擺脫反覆復發的糾纏。
賴柏如表示,根據統計約每3名成人患者中就有1人是中重度病情,全身病灶面積超過10%,嚴重搔癢難耐。除承受難忍的生理症狀外,也因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擔心隨時復發的心理壓力,或是對外貌缺乏自信,導致社交、生活、工作、求學上的退縮,甚至有憂鬱及焦慮傾向。
賴柏如以一名18歲的高中生為例,這名學生因為課業壓力而病情大爆發,全身30%體表面積都是紅疹病灶,布滿抓痕,還曾因為傷口感染而住院治療,患者也接受外用藥物及口服免疫調節劑等治療,甚至喝符水等非傳統治療都嘗試過,仍然反覆復發,影響課業學習及日常生活。
賴柏如說,去年12月這名學生開始接受新型生物製劑治療,4週後病情大幅改善,紅疹面積得到緩解不再感到搔癢,睡眠品質也變好。
賴柏如認為,除了施打生物製劑外,如果再加上局部病灶併用外用類固醇,兩者持續治療一年後,約2/3患者的患部面積及嚴重程度都能改善逾75%,同時穩定控制及改善生活品質。
推薦文章
-
嚴重恐致死⋯台大醫院示警球黴菌感染個案攀升 疾管署急發醫界通函
-
慢性視神經疾病「青光眼」恐失明 醫:別拖到眼睛發青才就醫
-
高中女生課業壓力突發耳中風 類固醇高壓氧成功搶救聽力
-
一半洗腎患者是糖友 醫師教你從改變飲食開始防糖尿病腎病變
-
預防視力退化 熟齡護眼慎用3C產品 眼睛防曬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