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上班族、外食族都是高風險族群 6招預防乾眼症上身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報導

● 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待在空調室,小心發生乾眼症

● 眼睛乾燥缺水、淚液不足或過度蒸發,易眼睛發炎

● 台灣乾眼症盛行率約50至60%

長時間使用3C產品,容易眼睛乾澀,乾眼症上身。圖╱123RF

乾眼症是現代文明病,長時間使用3C產品、待在空調室的上班族,因眨眼次數少,容易眼睛乾澀,是常見的乾眼症高風險族群,而三餐老是外食、眨眼時眼皮常不完全閉合、50歲以上更年期、服用抗組織胺、精神或神經科藥物者等也是乾眼症好發一族。

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杜培寧分享,一位50多歲女士,每天使用3C產品且工作長達12小時,三餐外食及更年期荷爾蒙減少,出現紅眼、灼熱及眼皮浮腫等乾眼症狀,2年來自行頻點人工淚液,直到出現雙眼灼熱疼痛、視力模糊,影響工作,才緊急就醫治療。

外食多油膩 高脂影響代謝

乾眼症是眼睛乾燥缺水、淚液不足或過度蒸發,使得淚液滲透壓變高並引起發炎反應,最終造成眼表損害、眼睛不適及視力不穩定。外食飲食不均衡,易缺乏維他命A、C、E等護眼營養素,且外食多油膩,高脂攝取會干擾人體必須脂肪酸利用與代謝導致乾眼症。

乾眼分3類 人工淚液別亂點

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指出,乾眼症分缺水、缺脂質或缺黏液三類型,未經儀器診斷難以確認屬於哪一類,點錯人工淚液,可能使脂質層和黏液層更不足,症狀惡化。應及早接受治療,若療程無效,可盡快釐清眼睛乾澀是否與更嚴重的風濕免疫問題有關。

缺淚液 恐結膜、角膜發炎

張朝凱推估,台灣乾眼症盛行率約50至60%,年輕人好發原因多是過度使用3C產品,長者乾眼症則與退化有關。淚液除可滋潤雙眼,同時也具消炎功能,缺乏淚液易出現眼睛紅腫、發炎、視力模糊,若置之不理雖不至失明,但患者仍受慢性結膜及角膜炎所苦。

杜培寧說,傳統乾眼症檢查是使用試紙做淚液分泌試驗,只能檢查淚水分泌量是否不足,但乾眼症患者高達8成伴隨瞼板腺功能障礙,因此,傳統檢查容易低估乾眼症發生機率;若使用人工淚水或消炎藥水緩解症狀,卻無法針對瞼板腺功能障礙達到根本治療目的。

若檢測出有瞼板腺功能障礙,杜培寧說,可採保守治療,早晚眼瞼熱敷,以軟化阻塞的瞼板腺,並配合眨眼訓練;藥物治療則可使用人工淚液、自體血清眼藥水、免疫調節眼藥水或搭配類固醇眼藥水,也可口服四環黴素衍生物。

避免過度用眼 熱敷可舒緩

預防乾眼症,應避免過度用眼,杜培寧建議,每用眼40至50分鐘,就要休息5至10分鐘,用眼時眨眼頻率1分鐘不得少於6次,並可於早晚熱敷眼瞼各5至10分鐘,溫度建議攝氏40至45度左右,可舒緩瞼板腺功能,減少阻塞。

張朝凱建議,外食族應減少高脂攝取,可多補充魚油等Omega-3食物與維他命A、C、E等抗氧化物;注意室內空調風扇勿正對眼,也可在空調室內放置一杯水,避免乾燥環境,導致乾眼症加劇。

預防乾眼症 製表/陳婕翎

乾眼症 視力模糊 角膜炎 眼藥水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