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必要清單仍缺藥 醫界跳腳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國內近3年缺藥原因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從年初到年尾,缺藥問題不斷,無論是先前的百憂解、泰寧到絲裂黴素C缺藥,重要藥品缺藥都讓醫界跳腳,政府未及時補上缺藥缺口,最後影響的皆是民眾就醫權,食藥署一○五年建立必要藥品清單機制,至今仍無法改善問題;食藥署回應,絲裂黴素C早是必要藥品清單內的藥品,當得知缺藥後,已啟動機制,現等候供貨,並非沒有作為。

防堵缺藥事件,避免影響民眾就醫權利,食藥署建立必要藥品清單機制,一旦被列入清單中的藥品,藥廠有缺藥風險,須在六個月前通報,否則依法最高可罰卅萬元。不過,近年許多缺藥事件,凸顯臨床用藥與藥界的認知有所差距。

以先前台大醫院內常使用的軟便劑「康賜爾散劑」(Konsyl)雖然不是必要藥品清單的藥品,但缺藥已影響患者用藥;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回應,該藥其實有樂瑪可(Normacol)可以取代,但醫師開藥習慣及患者接受度,也使該藥短缺時,出現難以預估的效益。

張連成說,近年多起缺藥案件,百憂解、最後線用藥泰寧、急重症或加護病房必要用藥等,以及藥品用量少卻針對特殊族群,如小兒、孕產婦等,將擬定也納入必要藥品清單的條件中,增加對於藥品的保護。

台灣重症醫學會秘書長洪芳明說,保護機制需要更加明確,否則也將流於形式,缺藥已經不是新聞,藥品本是市場取向,多年前曾發生過,類固醇「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生產的多家藥廠集體停止供貨,各大醫院都拿不到藥,最後影響患者。

台灣氣喘學會榮譽理事長江啟輝說,以急重症最後線用藥而言,抗綠膿桿菌、抗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俗稱KP菌)、抗耐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總量不大於十種,但都是維繫生命的重要救命藥;他建議不只是列入必要藥品清單,食藥署更要與健保署攜手合作,一從價格下手保護,另外從品質方面守護。

青光眼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