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退化疼痛不會因休息消失 醫教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怎麼運動

聯合報元氣周報 記者陳雨鑫報導
股四頭肌示意圖 製圖/元氣周報 圖/123RF

人過了60歲,不少退化性疾病紛紛現蹤,其中「退化性關節炎」最為常見。關節因長時間使用,軟骨磨損裂傷,使人走路時會開始感到疼痛不適,若未強化股四頭肌的肌力,疼痛感會快速加劇,連坐著都可以感受到關節腫脹、疼痛。不過,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專屬於「長者」,近年運動風氣盛行,錯誤或是過度的運動,也可能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臨床已有不少40歲民眾,因退化性關節炎求診。

與運動傷害鑑別:關節退化疼痛,不會因休息而消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一般暨骨傷科專任主治醫師王柏堯說,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因磨損導致「長期發炎」的疾病,發炎使膝蓋腫脹且僵硬,初期走路會感到不舒服,當走路時間過長或跑太久,膝蓋會明顯感受到疼痛,平時手腳伸直時,關節會有「卡卡」的感受。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到後期,即使坐著休息,也能感受到膝蓋疼痛腫脹。

近年全民瘋運動,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的症狀時常與運動傷害混淆,王柏堯說,最佳的辨別方式為「時間」,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腫脹僵硬感,不會因為休息一到二天後消失,但運動傷害屬於短期發炎,通常休息一到二天後,關節的腫脹不適感就會消失。

運動姿勢錯誤或過度,關節退化可能提早出現。

不過,退化性關節炎也因為全民瘋運動的關係,不再是專屬於「長者」的疾病,錯誤的運動姿勢或是過度使用關節,都可能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王柏堯說,臨床上有不少40歲到50歲的民眾,因錯誤的運動方式,或是本身有O型腿又長期採錯誤的姿勢行進等,也成為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

退化性關節炎一旦形成「沒辦法逆轉」,只能透過加強肌力延緩退化時間。王柏堯說,退化性關節炎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會得到的疾病,特別是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關節長年使用一定會導致耗損,避免關節磨損,強化包覆在關節外的「股四頭肌」,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式。

保護關節首要強化股四頭肌,上班坐著就能鍛鍊。

王柏堯說,膝關節連結股骨與脛骨,股四頭肌位在股骨上,如果股四頭肌的肌力夠強壯,行進時,力量會落在肌肉上,不會將行走的壓力落在關節上,因此能降低關節摩擦的機率,達到延緩退化性關節炎惡化的效果。

強化股四頭肌的運動,簡單且不會造成生活過多的負擔,最簡單的方式是坐在椅子上,背貼著椅背,單腳向前伸直,維持10秒後放下,這當作1下,單腳各自做10到15下,當作一組,每天可以做5到10組,平時上班時就能施作。再進階一些,可以後背靠牆,做深蹲的姿勢,單次10到15下,每天同樣做5到10組,都能強化股四頭肌的強度。

退化性關節炎別久坐,髕骨壓力過大,膝蓋更痛。

除了增加股四頭肌的肌力以外,改變生活習慣與姿勢也相當重要,現代人長時間久坐,腳部長時間處於90度彎曲,連結膝蓋的髕骨會承受過大的壓力。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而言,久坐膝蓋會痛,就是髕骨長時間處於「彎曲」的姿勢,壓力過大而導致,因此要降低久坐的時間,每半小時到一小時間,建議起身走動,只要起身就能舒緩對膝蓋的壓力。

如果體重過重,則建議減重,降低對膝蓋的負擔。走路時建議後腳跟先著地,腳步踏好踏滿後,再由腳尖離地,走路施力平均也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感,如果走路姿勢已出現受力不平均的現象,建議可訂製鞋墊改善。而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不建議穿底太平的鞋、高跟鞋等,最好穿鞋頭寬鬆、包覆性強的鞋,幫助走路平均受力。

市面上有不少食品標榜可以讓軟骨再生,王柏堯說,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在臨床試驗中被證實可以讓關節軟骨重生,但有不少營養素是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不過效果也是因人而異。飲食上建議減少吃會增加發炎的食物,如高糖、精緻碳水化合物、紅肉、酒精等,如果能調整飲食,也能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感。

Q:關節退化患者怎麼運動?

嚴重退化患者 最推薦泳池內行走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更需要強化股四頭肌,但運動的選擇應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如果是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特別適合在泳池內行走,運用浮力降低關節的負擔,但同時也能訓練股四頭肌。高衝突性的運動,如打籃球、三鐵等,就不太建議。

王柏堯說,退化性關節炎運動項目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動了不會痛」,只要動了會痛,都不建議施作。運動時,一定要妥適的暖身,降低膝蓋的耗損率。同時也可以使用護膝達到保護效果,但不建議患者隨時隨地都用護膝,護膝雖能保護膝蓋,但卻降低了肌肉的使用量,原本可以訓練100%的肌力,因使用護膝只能使用50%,長期下來反而會導致肌肉萎縮。

責任編輯:辜子桓

退化性關節炎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