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不五時」風險因素 做好足踝扭傷防範!

聯合報 楊榮森╱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
圖/ingimage

骨科門診常有足踝扭傷的病人求診,有人發生輕微扭傷,只覺得輕微疼痛腫脹,仍可輕鬆行走;有人的患部卻嚴重腫痛,寸步難移,足踝不敢著地,跛行前進。發生足踝扭傷的情境各有不同,若能謹慎防範,應可減少受傷風險。

為避免足踝扭傷的發生,應掌握導致足踝扭傷的「三不五時」風險因素,做好防範。

所謂三不是「不做暖身運動、不休息、不穿戴護具」;五時為「快跑時、爬山時、比賽時、穿高跟鞋時、下雨時」。

不做暖身運動:開始運動時是常發生足踝扭傷的時機,尤其在運動前未先做暖身運動者,局部的韌帶和肌腱柔軟度和血液循環較差,動作也尚未協調,一旦突然從事運動,尤其是較劇烈的足踝部運動,足踝部的韌帶和骨骼突然承受過度的荷重,容易引起傷害。

不休息:連續運動太久,過度疲憊可能會使局部的韌帶和肌腱結構受到輕微損傷,若未適當休息,持續運動易導致傷害,即成為另一個常發生足踝扭傷的時機。

不穿戴護具:國人運動時常未穿戴足踝護具,有些運動如籃球、排球、羽球或網球等,常會運用足踝做跳躍或急轉彎動作,常會出現足踝扭傷的高風險情境,若未穿戴護具,或是原先已發生輕度傷害時,更會增高傷害風險。

快跑時:運動和日常生活中,有時需做快跑動作,跑步速度越快,發生足踝扭傷的風險越高,尤其是突然起跑時,或穿著不當鞋具快跑時,因為快跑而引起足踝扭傷的患者中,不少是在趕搭交通工具上班的民眾,或是跑步運動者。

爬山時:山道都有斜坡,爬山需要足踝部的良好協調和力量,這些需要肌肉的良好配合才能完成。但山道坡度不一,需要良好的反應力,及時調整步伐,才能安全,否則可能發生足踝扭傷。其他如爬樓梯或斜坡時也有相似的情形。

比賽時:從事運動競賽時,需加快奔跑速度超越對手,或突然轉身以甩掉對手,求得先機;有時則是因為不慎跌倒,甚至於被對手絆倒,都會增加足踝扭傷的風險。

穿高跟鞋時:高跟鞋會使人體的重心提高,而特殊的窄鞋跟會使身體不穩定,出現搖曳生姿的體態,但相對增高扭傷風險。

下雨時:下雨時或雨後的路面濕滑,容易讓人跌倒,同時也增高足踝扭傷的機會。尤其是雨中步行時,雨水覆蓋著路面,發生傷害的風險更高。

若這些「三不五時」的因素同時存在,引起足踝扭傷的風險更高,平時多注意避免這些風險因子,才可有效防範足踝部扭傷。

足踝 暖身運動 扭傷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