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研發3D列印「墊片」 脊椎傷患減少開刀
大葉大學醫材學程師生與秀傳醫院合作,成功研發3D列印的多變型脊椎融合器;學程主任賴峰民說,未來透過3D列印技術可以客製化,更符合人體工學,也能減少開刀次數。
賴峰民說,脊椎融合器在脊椎手術中常使用,俗稱「墊片」,目前各大醫院都使用國外進口的單一體墊片,如果脊椎受傷患者在手術時需要放入多顆,有時候要開好幾次刀才能完成,術後還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疼痛。
秀傳醫院骨科脊椎外科主任胡名賢說,很多人習慣長期坐著不動,或坐姿不良、運動傷害,造成骨刺、脊椎關節病變、脊椎側彎、脊椎受傷壓迫到神經,造成疼痛,走路困難,手術時會用到墊片。1年多前,他跟大學醫材學程合作,嘗試開發符合人體工學的客製化墊片,讓脊椎術後效果更好。
賴峰民說,目前的單一體墊片長約6公分、寬約5公分,3D列印除可讓寬度減少2到3公分,最大的差異在研發的作品植入手術的兩節脊椎中間後,會像雨傘般展開,讓骨髓完全融合在上面,接觸的脊椎會更穩定,不易滑動。
參與計畫的學生有研究所女學生康喻庭、奧婠,及大四生林育平、大三生蕭兆媛、許竣翔。林育平指出,鈦合金硬度高,這項發明一方面運用3D列印技術,讓形狀更符合人體工學,另一方面脊椎融合器的外型做了多孔性設計,可以跟骨髓更密合,提高生物相容性。
推薦文章
-
31歲女泌尿道感染併發症差點送命 「關鍵症狀」還以為是肌肉拉傷
-
提不動重物不是老化!醫教4招評估肌少症
-
磁力治療慢性疼痛 不是人人適合
-
元氣最愛問/當心不是體力差!醫師破解肌少症、逆轉肌肉流失
-
改良式針灸 「浮針」緩解筋膜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