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憂鬱症患者 醫:千萬不要「想開一點就好」
曾演出韓劇「雲畫的月光」、「擁抱太陽的月亮」的48歲南韓女演員全美善,日前驚傳因長期罹患憂鬱症而輕生。醫師指出,憂鬱症的核心症狀是持續情緒低落、失去活力,影響患者及家人活品質甚大,但憂鬱症絕對不是絕症,經與醫師充分討論,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可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楊錚宜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憂鬱症女性的終生盛行率約10到25%,男性則約5到12%;而根據衛福部 106 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統計,全臺灣使用抗憂鬱藥物人數達 127萬3561 人,其中男性為 52萬4,146 人、女性為 74萬9415 人,女性罹患憂鬱症比例較高,主要原因在男女的大腦結構不同。
女性負責掌管情緒中樞的杏仁核運作功能較弱,容易出現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若是有家族遺傳,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更高。另外女性受荷爾蒙變化會有生理期、懷孕、更年期等,都是較容易有情緒困擾的時期。研究指出生育年齡的女性,高達 85%有經期相關不適症狀,包括經痛、頭痛、腰痛、失眠、經前症候群等。此外近年來青少年憂鬱症也是非常重要的關懷議題,發生的原因包括課業壓 力、家庭因素、人際關係等。
楊錚宜指出,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 21 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之一,核心症狀是持續情緒低落、失去活力,即使轉移注意力短暫出現好心情,仍會很快感覺低落無助,症狀持續久了,甚至會影響注意力、缺乏動力,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結束生命的念頭,但憂鬱症絕對不是絕症,經與醫師充分討論,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可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抗憂鬱劑治療一般會在 2 至 3 周內見效,約 6 至 8 周會得到改善,症狀消除必須再規律服藥 3 至 6 個月以預防復發,之後醫師會評估是否可減低藥量及嘗試停藥。楊錚宜強調,許多民眾擔心服用精神科藥物會依賴或成癮,因而抗拒就醫或採用另類療法,反而會延誤病情。除了和醫師配合,家屬的支持陪伴也相當重要,盡可能不要安慰患者「想開一點就好」,否則可能加重患者自責的機會,家屬可試著多點傾聽及陪伴,鼓勵患者繼續和醫師討論,就是最好最重要的正向力量。
推薦文章
-
看感人電影卻沒哭可能是生病了!精神科醫揭4種不容易掉淚的情況
-
芬蘭怎能成為世界最幸福國家?駐地一年日女實錄「居民3個放鬆時刻」
-
高爾夫球員比一般人多活5年 權威教授解密關鍵「每日花2小時延壽」
-
憂鬱風暴險毀愛情?AI線上諮詢+腦刺激療法逆轉命運!
-
你吃的鹽可能會影響你的情緒!研究揭示高鹽飲食與憂鬱症風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