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例SFTS確診!爬山疑遭蜱蟲咬 老翁器官衰竭

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北部一名70多歲男性疑遭蜱蟲叮咬,導致器官衰竭,仍在加護病房搶救。專家會議確認病毒序列與日韓流行株相近,疑為跨境感染,籲戶外活動者近期提高警覺,在草地、樹林時避免皮膚裸露。

疾管署北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陳孟妤表示,個案近期未出國,但常到北部山區,上月出現發燒、嘔吐,甚至意識改變,送醫驚覺已器官衰竭,立即收治住院,本月13日確定感染SFTS。

疾管署助理研究員李泱說,個案住家附近無採獲蜱蟲,因發病前有山區活動史,將進一步調查可能野外活動地,釐清感染源。其同住接觸者及就醫接觸者共68人目前無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1月27日。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我國過去無SFTS確定病例,也無主要病媒「長角血蜱」發現紀錄發表,但因國內仍有次要病媒如「微小扇頭蜱」,且鄰近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流行國家。此外,國外也有蜱蟲隨候鳥遷徙跨境傳播疾病案例,預計將於一個月內把該病公告為法定傳染病。

SFTS於2009年首度在中國大陸發現,日本及南韓也有確定病例,目前全球染感人數破萬例,致死率約5%至15%,羅一鈞表示,遭帶病毒蜱叮咬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少數人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雖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但支持性療法可降低致死率。

台大公衛學院副教授王錫杰說,蜱蟲以棲息草叢、樹林等野外環境為主,從事戶外活動應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將褲管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皮膚裸露處可使用含敵避(DEET)防蚊蟲藥劑。

至野外活動,應著長袖衣物,以免遭受蜱蟲叮咬。圖為微小扇頭蜱。

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盡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風險。

編輯推薦

蜱蟲 多重器官衰竭 SFTS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