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北部較無登革熱疫情? 專家學者這樣說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即時報導

去年登革熱疫情大爆發,如何預先做好防疫工作相當關鍵。科技部推動「台灣重要新興感染症研究計畫」,登革熱也是其中重要環節,由成大教授林以行等國內30餘位學者將過去十幾年研究成果通力完成登革熱專書「登革熱的台灣經驗—從流行病學及臨床到基礎科學的新視野」,內容涵括登革病毒特性、致病機制、治療方法等,希望將登革熱知識傳遞給民眾,也助日後防疫經驗累積。

登革熱已成為全球病媒蚊傳播的最重要病毒傳染病,今年因暖冬,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底為止,本土加境外確定的病例已超過460件,為去年同期2.5倍,令人憂心今年疫情再爆發。

成大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教授林以行指出,全球有登革熱疫情的國家,在防疫多遇到幾個挑戰,包括高比例的不顯性、斑蚊已適應存活人口密集的城市環境、交通運輸時間縮短增加人口流動性等,登革熱防治已不只是衛生部門的責任,而是全民共同的任務。

林以行表示,由於登革疫苗需要對於四種血清型達到類似有效的保護效果,否則會有安全性顧慮,目前雖有登革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也有在部分國家上市者,但仍有安全性及有效性考量,發展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是刻不容緩的努力目標。

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劉清泉指出,要清除蚊子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是機場防疫及清理防治,登革熱傳染關鍵是病媒蚊數量,病毒都是境外移入帶來,機場防疫是第一關,移入後,本地蚊子若叮到帶原者,要兩個禮拜才有感染力,期間是關鍵,趕緊清理周圍環境、不要讓病毒擴散「本土化」,在疫苗出來前,「能做的就是這個。」

為何北部較無登革熱疫情?劉清泉解釋,登革熱傳染病媒蚊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紋,其中白線斑紋全台都有,但白線斑紋叮人的習慣是「一個叮到飽」,埃及斑蚊則是東叮西叮,一隻埃及斑蚊要叮6到10個人才會飽,傳染力較強,但北部沒有埃及斑蚊,疫情相較緩和。

由成大教授林以行等國內30餘位學者將過去十幾年研究成果通力完成登革熱專書「登革熱的台灣經驗—從流行病學及臨床到基礎科學的新視野」,希望將登革熱知識傳遞給民眾。

林以行指出,傳染病威脅無時不在,而且與日增加,此書代表政府對於傳染病研發的重視,未來若有其他傳染病出現,這些經驗能幫助面對這些傳染病。除了登革熱外,茲卡病毒也是近來令人擔心的新興病毒,登革病毒相關臨床或研究經驗,對於了解茲卡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登革熱 埃及斑蚊 病媒蚊 茲卡病毒 蚊子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