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醫療新科技/AI智能小兵來了 速揪新冠肺炎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在後疫情時代,未來台灣智慧醫療科技將朝向「醫療生態圈、精準醫療、預防醫學、遠距醫療」邁進。圖/123RF

● 智慧醫療是未來生醫發展的趨勢,透過AI大數據分析,可提高診療精準度

● AI人工智能小兵可輔助揪出腫瘤病灶

● 遠距醫療運用在疫情時代很常見,醫師在遠端即可進行視訊診療

人來人往的急診室裡,忙碌的醫護人員分身乏術,AI人工智慧輔助診療機器人也忙著工作,判讀上百張的X光片,以最快的速度掃描排序,抓出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優先給醫師做最終確認。醫師和AI人工智能小兵共同工作的景象,在疫情時代愈來愈常見。

台瑞峰會 分享創新醫療

健康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由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國際藥廠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舉辦「2020台瑞創新醫療生態圈暨商業合作高峰會」,邀請台灣、瑞典兩國共約240位專家分享生技醫療研發與智慧醫療的臨床運用,以及20多間藥劑部展示台灣臨床數位藥事服務的發展,促進雙邊交流。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圖/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提供

揪糖友視網膜病變 準確率高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分享,遠距醫療的運用在疫情時代愈來愈常見,例如居家隔離者的健康數據在遠端就能傳達給醫師下處方、視訊診療。台大醫院能協助造血疾病診斷的AI計算骨髓抹片細胞系統,以及能揪出被稱為「癌王」胰臟癌病灶小於2公分的AI系統,連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也能協助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

不僅台灣,歐洲的智慧醫療也急速發展。瑞典駐台代表孔培恩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也帶動了瑞典的遠距醫療,患者用電腦連結網頁或手機使用App,即可預約看診、與醫師視訊互動、獲取檢驗報告,減少過多人際接觸的傳染。

納健保?病人隱私? 待解決

智慧醫療是未來全球生醫發展的趨勢,透過AI不斷的「練兵」修正錯誤,提高精準度,運用於臨床,可望造福更多患者。但吳明賢表示,目前仍有許多前置端待解決,包含AI智慧醫療能否納入健保給付、健保大數據涉及的病人隱私等法規面;第一線醫療人員的接受度及當AI判讀出錯時,與醫師間的責任歸屬問題。

AI輔助醫療 診斷仍靠醫師

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表示,儘管AI會不斷修正、練兵提升精準度,但AI只能輔助醫療,無法取代醫師,最終的診斷仍需醫師「眼見為憑」。至於病人隱私問題,台灣已採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去識別化,也開發出相關技術解決。

創新醫療圈 建構台灣模式

謝達斌強調,所有AI人工智慧醫療在研發前,都須先了解「使用者及市場需求」,從患者或健康個人等使用者出發,連結像是藥物、運動器材端等提供者,再到醫院、診所等施行場域,並加入第一線醫療人員使用後的意見,從政府開始串起企業、醫界、使用者組成「創新醫療生態圈」,累積經驗建構「台灣模式」打好基礎,未來才有機會對外展示、外銷全球。

圖片/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提供
圖片/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提供
圖片/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提供

台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陳康偉也表示,該公司一直以來致力於拓展科學、創造創新治療方案,加速台灣生物科技發展,以改善病患醫療品質。

智慧醫療 遠距醫療 人工智慧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