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集/鎖國難鎖人心 防疫先自律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雖然政府穩定控制情況,但隨著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我國感染案例日益增加,台灣進入防疫關鍵期,也讓部分民眾陷入恐慌。有民眾開始搶購、囤積物資,也有民眾不適應檢疫措施,甚至不惜冒險出國旅遊,不論是無心或故意,都可能害人害己。
既然是非常時期,民眾就不能以平常心對待,平常可以舉辦的路跑、電音趴、媽祖遶境,防疫期間就應自我約束。政府不可能成為防疫的唯一防線,更需要全民的配合與支持,團結都未必能抵抗病毒,自私勢必助長疫情。
面對災變,民眾容易回歸本能反應,但一股腦競搶物資,意圖自保,卻只會助燃恐慌的火苗。唯有在理性的狀態,社會才能夠維持秩序,保證市場運作及物價穩定,才是最保險的生存策略。
至於有人認為出國休假是權利,這一點固然沒錯,但個人出國享受的風險,沒道理要其他人一起承擔,防疫絕對不是個人的小事,而是整體社會要一起面對的大事。
除了不危害他人的同理心,也必須有體諒他人的同理心。例如,國內輿論近來譴責在篩檢前逃跑、不願就診的失聯移工,若是社會可以理解外籍移工失聯的苦衷,同時願意給予包容、赦免,或許移工就會減少逃跑的機率。
政府傾全國之力防疫,疫情若再蔓延卻可能動搖國本。政府有責任保護人民,法律卻不可能限制所有事情,封城、鎖國也不可能封鎖人心,面對疫情,民眾必須先自律,找回文明人的理性與同理心,才是對抗疫情的長久之計。
推薦文章
-
福島食品最快年底解禁 食藥署長:600萬台人遊日「吃得很開心」
-
配方奶=2瓶可樂? 醫師闢謠:乳糖助腦發展,與過動無關
-
肌肉流失無聲無息!50歲後「6種食物、2類運動」有效保持肌肉質量
-
【Podcast】Ep32.抽血就能測失智?告別高額檢查費,把握治療黃金期
-
我最需要的退休力/健康才是重要財富 拒賺美元提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