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之旅非獵奇 敞開心胸擁抱珍貴文化

聯合報 文/朱家瑩
李文瑞 瘋馬旅行社總經理 「原住民文化是觀光資源的寶庫,也是最有潛力的亮點,絕不能讓他們消失。」 記者林澔一/攝影

部落旅行近年來紅透半邊天,從花東部落旅遊起家的瘋馬旅行社總經理李文瑞認為,從事部落旅遊的心態很重要,千萬不要抱著獵奇的心態去消費部落,只有打開心靈,學著欣賞、學著回饋,部落的特色文化才會挹注到心裡,豐富你的人生。

推廣部落旅遊將近20年的李文瑞,本身就是生長在玉里的平埔族。從小浸淫在阿美族、平埔族、布農族、客家人和閩南人環繞的多元文化裡,讓他很早就學會在不同文化間游刃有餘地轉換。他自許為「文化解碼人」,希望能夠扮演原住民部落與主流社會之間的橋梁。

他認為,一直以來,原住民面對主流社會很沒有自信,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沒有信心,不懂得珍惜。於是當他在民國88年接下瘋馬旅行社之後,就決定投入部落旅遊的領域,協助部落和外界接軌,讓大家看見部落的美。

李文瑞推部落旅遊第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帶遊客到台東成功鎮拜訪因戰亂留滯印尼31年的阿美族人李光輝,從他的故事裡帶出阿美族人的文化和歷史觀,結果大受歡迎。他沒想到只是一個人的故事,就那麼吸引人,李文瑞從此學到了,台灣原住民文化是觀光資源的寶庫 。

當台灣最後一個紋面老人去世之後,他開始思考:「多元文化是台灣觀光最有潛力的亮點,絕對不能讓他們消失。」李文瑞抱著這樣的想法,積極為部落引進外國遊客,一年可以有100團來自法國、荷蘭的旅行團進到部落,為部落創造可觀的收入之外,同時也讓部落的能見度提升到國際級,讓他們更有自信,想去保存可貴的傳統文化。

何明瑞 紀錄片導演 「原住民的文化絕不止於表相的歌舞和手工藝品,還有對土地的情感和尊敬。」記者林澔一/攝影

正在拍攝彩繪稻田紀錄片的導演何明瑞則說,織羅部落前幾年因為稻田腳印爆紅之後,常常有遊客到部落來,不是打卡拍照,就是匆匆買包米就走了,他覺得好可惜。有一次李文瑞告訴他,部落辦音樂會需要有人幫忙攝影,就這樣,開啟了他與原住民部落的不解之緣。

何明瑞多年來奔走於全台各地的原住民部落之間,拍攝紀錄片之餘,從不吝於把自己拍攝的素材分享給拍攝對象。他從這些經驗裡面看見了台灣多元文化的珍貴內涵,原住民的文化絕不止於表相的原住民歌舞和手工藝品,像織羅部落那樣,持續推動友善大地的耕種方式,就是源自於阿美族人對土地的情感和尊敬。

如果能從部落生產的有機米,感受到阿美族人對土地的愛,從稻田裡的大腳印,看到阿美族人腳踏實地的精神,這樣的部落之旅就會收穫更多。從這些心靈的收穫裡,「你會開始想,自己可以為他們做一些什麼?」何明瑞要用紀錄片,把自己看到的織羅稻田故事讓更多人看見。

原住民的編織文化 記者林澔一/攝影

原住民 旅遊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