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句俗語:「Pain in the ass」。它並非字面上因「痔瘡」屁股痛,而是指「惱人的人或事」令人感到「芒刺在背」。
1977年「賽洛瑪」颱風過後,我被公司派往「沙烏地阿拉伯吉達」支援半年。沙國除了石油外,全部都從外國進口,其中從黎巴嫩進口的「蘋果」,比台灣由日本輸入的蘋果,價格相對便宜,我幾乎餐後必吃一顆。過了兩、三個月後,排便漸感不順,就近找沙國醫師看診,檢查診斷我是便祕,幫我開了軟便藥劑舒緩症狀。
返台不久,因排便帶血,再次就診後,才知道得了「痔瘡」,此後,它持續困擾我數十載。初始,我遵照醫囑,排便後使用軟便塞劑,盡量多喝水,按摩肛門,多吃蔬果,避免久坐、久站,充足的睡眠,並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一陣子後確實稍有改善,但它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又復發。
35年前赴日旅遊時,第一次使用日本的「免治馬桶」後,感覺它似乎稍微改善了排便不順的困窘。返台後,再三考慮決定將家中老舊便座更換為「免治馬桶」。
從此「免治馬桶」成為毎日排便的最愛。早上起床,習慣先喝兩大杯開水,早餐時又喝一大杯牛奶、一小杯咖啡,餐後即側身入厠,享受「上沖下洗」的快感。
安裝「免治馬桶」轉眼間已逾25年。迄今,痔疾已不再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