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首胎自然產後,醫師檢視縫合傷口恢復狀況時,委婉告知:有輕微痔瘡,等傷口癒合後每日泡盆應可改善。還安撫說是產婦常見狀況,讓我寬心不少。
但新手媽媽手忙腳亂,僅休六周就上班,別說悠閒泡盆,連醫師開的軟膏只在住院那兩天有空使用。還好當時工作性質是要到處走動,沒有久坐,痔瘡就此消失。
大約五年前在職進修研究所,熬夜久坐讀書、構思論文情況下,痔瘡再度來襲。最嚴重的一次,是連續三天未解便,沒吃水果少喝水,糞便硬到必須用力擠壓下腹部,結果嚴重脫出好幾顆「小紅豆」,異物、殘便感揮之不去,身心困擾至極。
就醫後,醫師判斷是無出血較輕微的外痔,沒必要開刀。我遵循醫囑,積極調整作息,晚上11點前必準時就寢,養足精神再早起讀書,天天吃水果、定時排便,並自創「每次上完廁所就要喝杯水」的制約,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以助排便順暢。愛吃青菜的我,每餐攝取三道以上蔬菜則是樂在其中。
好友今夏以電燒方式處理掉兩顆「小紅豆」,術後開心分享,令我心動不已。但目睹母親十月底除痔手術後狀況連連,又不禁裹足。看來,我還是多吃蔬果、勤喝水,繼續和它和平共處,當個「有痔青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