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十人中九人有痔,有痔一同很普遍,只有輕重之分。嚴重時可能要開刀,輕微時用藥物治療即可。
年輕時上大號劈哩啪啦不到五分鐘就解決,生產後竟留下便祕後遺症。從此上大號變成一件耗時費力的大工程,每次都要花將近一小時,家人不解為什麼老是占住廁所不拉屎?是不是在看報?現在很多人是滑手機?長期便祕造成痔瘡的發生。
年輕時不看醫師,幸好影響不大,直到發現便中帶血,才警覺非看醫師不可,還好無大礙。最怕旅遊,出門在外環境不對,常幾天都不排便,肚子硬硬脹脹的。一回到家立刻把存貨一次洩完,真正做到「肥水不落外人田」,若說沒痔瘡那才是奇蹟,此後我也成了「有痔一族」。
退休後,生活規律不趕時間,每天準時到洗手間報到,仍然耗時很久,全神貫注下,雖沒「白坐」但也不一定每次成功,偶爾還要借緩瀉藥幫助。
要脫離有「痔」一族要防便祕。年齡愈大腸蠕動愈慢,這是不可逆的,只能從其他方面改善,飲食上水果蔬菜不可少,喝水、運動不能免;放鬆心情,全神專注用下腹部力量排便,長久下來,便祕及痔瘡改善很多。
痔瘡不能根治,便祕不能免,只能維持不惡化,這輩子就與「痔」共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