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45歲時,也加入有「痔」人士行列。算一算,與痔瘡和平相處20多年了。
剛開始痔瘡發作都是先看西醫門診,幸運遇到良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梁金銅,除了開給藥膏、栓劑外,也跟患者衛教,洗澡時要以溫水泡肛門約15分鐘。在參閱相關醫療資訊發現,泡溫水可以讓肛門內的黏膜細胞補充水分,有助於黏膜細胞自我修護,溫水也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的作用。
年節返鄉時,家中父老也傳授緩解痔瘡的方法,那就是煮「白鶴靈芝草茶」,具有退肝火、消腫癢的作用,我服用後不久,痔瘡就不癢不痛了。
另外,我也買書來詳讀,有一本日本醫學博士寫的翻譯書《怎樣不要痔瘡》,閱讀後獲益良多。書中重點是早上排便後及晚上睡覺前將肛門洗一洗,可保整天安泰;只要讓肛門保持乾爽,痔瘡就不會發作。預防痔瘡的方法,則是不要坐太久、飯後走一走、少辣少油炸、平時多蔬果。
不過,若是外出旅遊,常坐整天,飲食也無法自行控制,因此,我還是會帶著藥膏,以備救急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