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人九痔」,我是屬於「少年得『痔』型」,歷史悠久。
民國60年代,我還是高中生,那時,大學聯考競爭激烈,我經常廢寢忘食,每天苦讀到深夜,久坐不動,缺乏運動。有一天,早晨如廁時,突然發現,糞便淌著鮮血,讓我震驚不已,心中忐忑不安,翌日急忙就醫。醫師說:「妳已經得痔瘡了,日後要注意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
於是,我遵循醫囑,從此避免久坐,每坐2小時就站起來活絡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糞便若長時間累積在腸道,會變得乾硬,不易排出;排便後,用清水沖洗肛門,洗滌殘餘的穢物,讓肛門潔淨舒爽。
飲食方面,則多攝取高纖蔬果,如香蕉、蘋果、奇異果、花椰菜等,每日攝取纖維素20g,以利腸胃蠕動,預防便祕,引發痔瘡。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也盡量少吃,以免加重病情;出外時,帶一瓶水,隨時多喝水,可使排便順暢,清除腸道宿便。
如今,我已戒除熬夜及嗜吃辛辣食物的惡習,每天清晨到郊外健走,晚上洗澡時,用溫水坐浴,減輕肛門的緊繃及不適,讓我渾身舒暢,神清氣爽。經過數年的努力,我終向痔瘡告別,真是「無痔一身輕」,再也不會坐立難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