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雙親日益衰老,行動力也變差,無法爬上二樓房間,只能在一樓客廳就寢。雙親加上外籍看護,共買了三張單人床擺放在客廳裡,客廳因此變得狹窄、擁擠,難以出入。
有雙親的前車之鑑,後來我買地自建,蓋自己的房子,把電梯列入首要選項。然而,要設置電梯並不如想像中簡單,不但要有足夠空間,且所費不貲,日後還有維修等問題,與建築師討論後,最後忍痛刪除。
考慮未來老年生活可能的不便,建築師特別著重一樓格局的設計。首先規畫孝親房,作為日後養老生活的起居地;其次是動線要流暢,減少隔間,將客廳、餐廳和廚房融合一體,利於走動;第三是廁所空間要大,不做乾濕分離,方便使用;第四是使用釉面磁磚,摩擦力大,不易滑倒。
要周詳設計老年住所,並不容易,難以面面俱到。例如為防範淹水,將地基架高,導致一樓和前庭有一階的落差,日後如要使用輪椅,勢必得搭架一個斜坡才行。
古人說:「老有所終。」家是避風港,也是未來養老住所。每個人都希望老年有個舒適安身立命的地方。若不在年輕時趁早規畫,提前部署,等到年老時,可能措手不及,讓兒孫勞心,苦了自己,也苦了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