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逐漸退化,影響工作上表現及一般生活能力,隨著病程發展,後期需要專人照顧與陪伴。聯合報與WaCare提供系列課程,幫助家屬了解失智症病程與照顧要點,以協助患者延緩退化,還能預作準備,因應疾病帶來的各種變化。
👉給照顧失智症患者家屬更多支持,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
https://bit.ly/3syHyBE
圖/WaCare提供
● 時間:2021/09/01(三)
● 講師:鄭宇劭 物理治療師
● 課題:【患者長期臥床、肌肉無力?必學 5 招被動運動照護技巧】
許多人因重大事故、疾病因素等原因,導致需要長期臥床,而雙腿越來越瘦弱。其實當人長期臥床不動,肌肉量就會逐漸流失、萎縮,關節攣縮,功能每況越下。所以透過「外力」協助他們運動,就是所謂的「被動運動」。透過每日的被動運動,一起找回流失的活動度吧!
你可以學到//
📍 如何避免長期臥床導致關節攣縮
📍 被動運動的重要性
📍 5 招必做的被動運動照護技巧
● 時間:2021/09/02(四)
● 講師:陳胤甫 物理治療師
● 課題:【失智者約束手套戴太久關節退化,如何避免併發症?】
你聽過「保護性約束」嗎?有時因為病人躁動,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了避免他自我傷害或是拔除身上的重要管路,會將雙手做適當的約束,以保護病人的安全。但身體約束也是有其合併症,像是壓力性損傷、末梢血循不佳等,該如何避免合併症又有效保護病人呢?
你可以學到//
📍 約束手套的使用時機
📍 除了約束手套的其他選擇
📍 3 個預防手部退化的方法
圖/WaCare提供
● 時間:2021/09/08(三)
● 講師:王三瑜 心理師
● 課題:【爸媽認不出我了!該怎麼應對晚期失智者的記憶混亂?】
「原本熟悉的家人,好像變成我們不認識的陌生人。」當失智症患者開始出現記憶混亂,整天提心吊膽、疑神疑鬼,甚至懷疑別人偷了他的東西。不僅病人神經緊繃,家屬也身心俱疲。身為照顧者該如何面對病人的記憶力混亂呢?
你可以學到//
📍 失智者記憶衰退的歷程
📍 照顧者的心理調適
📍 照顧者的因應方法
● 時間:2021/09/09(四)
● 講師:游純瑜 社工
● 課題:【送失智父母到安養機構的預先準備,別人怎麼做?】
當家中有需要長期照顧的病人,家屬需要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提供照顧,有些人會選擇讓病人入住安養機構,除了可以得到更專業照顧,也能讓家屬得到喘息,減輕照顧負荷,但入住機構前,是否有什麼注意事項需要留意的呢?
你可以學到//
📍 失智症長輩入住機構前的準備
📍 家屬如何安撫排斥入住機構的長輩
圖/WaCare提供
● 時間:2021/09/15(三)
● 講師:簡均穎 護理師
● 課題:【長輩半夜不睡覺、作息混亂,家人該如何照護?】
長輩白天總是昏昏欲睡,晚上全家要準備睡覺時,他卻無法入眠,吵著要出門?長期的夜眠中斷、日間嗜睡、作息混亂,除了影響長輩的健康,更是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如何才能改善這樣的問題,重新找回長輩的正常作息呢?
你可以學到//
📍 長輩夜眠中斷、作息混亂的原因
📍 如何解決長輩作息混亂的問題
● 時間:2021/09/16(四)
● 講師:林舜穀 中醫師
● 課題:【失智症能靠中醫嗎?食療與針灸輔療可延緩惡化】
失智症除了傳統的西醫治療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改善呢?除了活血補腦的中醫食療,針灸也是中醫常見的治療方式。我們的大腦有許多區域,如語言區、運動區、感覺區等,針灸就是刺激腦部不同區域,進而促進腦部的活化,延緩病程。
你可以學到//
📍 如何透過中醫食療延緩大腦退化
📍 如何透過中醫針灸促進大腦功能
圖/WaCare提供
● 時間:2021/09/22(三)
● 講師:陳宥達 醫師
● 課題:【專家教你 3 招改善失智患者日夜顛倒】
許多失智症長輩有日夜作息混亂的問題,白天打盹嗜睡,晚上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睡。不僅病人受失眠所苦,照顧者因擔心病人半夜醒來沒人看顧,所以半夜常常醒來或是無法熟睡。面對長輩的睡眠問題,有什麼好辦法,才能讓全家一起高枕無憂呢?
你可以學到//
📍 什麼是睡眠週期?
📍 失智症患者為什麼容易失眠?
📍 如何改善失智症患者的失眠問題?
● 時間:2021/09/23(四)
● 講師:張智博 醫師
● 課題:【失智患者病痛難表達,恐延誤就醫,該如何察覺?】
當我們身體感到不適時,我們可以清楚的說出哪個地方疼痛,疼痛的性質、時間,尋求醫療資源的協助。但對於失智症病人,除了記憶方面的錯亂無法正確的描述,另外依病程的進展,漸漸的連表達能力都會開始下降。這時家屬的觀察就變得非常重要,如何培養對病人身體變化的敏銳度,才能第一時間就醫處理,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你可以學到//
📍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
📍 如何察覺失智的早期症狀
圖/WaCare提供
● 時間:2021/09/29(三)
● 講師:蔡秉晃 醫師
● 課題:【大象鼻插了回不來嗎?失智者安裝鼻胃管的抉擇與照護】
近年病人的自主權利意識的抬頭,許多醫療決策都被重新拿出來思考,諸如像是管路的置放等等。失智症長輩是否該插鼻胃管,更是許多家屬內心的糾結,希望病人能有充足的營養,但也擔心管路造成的不適,增加其痛苦,外界的眼光會如何看待。到底該如何抉擇呢?聽聽專家怎麼說吧!
你可以學到//
📍 人工灌食的種類
📍 人工灌食怎麼抉擇對病人最好
● 時間:2021/09/30(四)
● 講師:謝名宗 醫師
● 課題:【失智者喪失進食能力,該為他選擇胃造口嗎?】
許多有吞嚥困難或是無法由口進食的病人,需要透過管路將食物送至胃部進行食物的消化,常見的像是鼻胃管。但鼻胃管更換頻率較為頻繁且影響臉部外觀,對於長期管灌或是容易拔管的病人來說,如果想增加病人的舒適度和便利性,是不是能有其他選擇?
你可以學到//
📍 失智症患者喪失進食能力時的選擇
📍 什麼是鼻胃管
📍 什麼是胃造口
💡陪您一起照顧失智家屬,udn會員獨享專屬健康影音課程,點此了解更多▶
https://bit.ly/3sHTI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