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活動/ 活動最前線

【線上課程】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 給照服員的基礎入門課

我們不時聽到身邊親友突然腦中風倒地,臥床無法工作、生活經濟頓失依靠的消息,螢光幕上詼諧有趣的演藝人員納豆、廖峻,也都因腦中風需長時間復健,暫別舞台。腦中風就是距離我們這麼近的疾病,且若沒有在三小時黃金救護內得到妥善救治,後續要面對的是照顧、復健過程、經濟等一連串問題,還有10%的患者,很有可能一年內會再次中風。

「腦中風從預防、急救到照護的病程,需要患者與照顧者長期觀察,很多人以為關卡過了,沒事,重回菸酒不忌的生活。」── 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

因此在腦中風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做哪些預防?讓我們先從入門第一堂課:認識腦中風開始。

這門課事前收集了170位長照人員、照顧者最常發生的疑問,我們發現最多人想知道的是「認識再次中風、症狀與辨識」。

“心跳不規律、遺傳、飲食問題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嗎?“(照服員陳女士詢問)

“我是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嗎?腦中風有可能復發?會死亡嗎?未來得到失智症的風險高嗎?“(照顧者王小姐詢問)

“因罹患中風而失能,後續需要哪些照護?家庭需要在預備在長期照護帳單、照顧人力有多高?“(照服員劉小姐詢問)

“有中風照顧個案需求的照服員、家庭照顧者,有哪些必知的腦中風入門知識?“(照服員王太太詢問)

因此入門課就讓我們先從認識腦中風開始,代大家向專家發問,透過線上live積分課程,不僅一次搞懂腦中風從預防、急救到照護、避免二次中風,更可以即時向專家提問,當場獲得最權威的解答。同時,長照人員一堂課有1個長照積分累積,深化專業。

哪些人適合報名?您會獲得哪些價值

🔎 家有中風患者的照顧者:快速認識腦中風全貌,了解從預防、緊急救護到照護的入門知識,幫助長輩穩定病情。

🔎 尚未有中風個案的照服員:提早認識中風症狀與辨識,建立基礎技能。

🔎 已有照顧中風個案的照服員:進一步了解再次中風預防及緊急處置,幫助您提升專業價值,建立可靠形象。

長照人員完成上課時數並通過測驗,可獲得1個長照積分。

【上課畫重點】

💡 中風現況

💡 認識中風與危險因子

💡 中風徵兆辨識緊急處置

💡 再次中風的危險因子

💡 預防中風,心房顫動是警訊

💡 預防血栓避免再次中風

線上課程座長】

👨‍⚕️ 陳晉誼 醫師

📍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 現任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中風防治中心主任

📍 經歷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秘書長

台灣神經學學會第十九屆神經復健長期照護暨老年醫學學組主委

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 蔡力凱 醫師

📍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 現任

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 主任/主治醫師

📍 經歷

台大醫院神經部暨腦中風中心主治醫師

台大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主治醫師

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究員

📍 證照

神經科專科醫師證書

📍 專長

腦血管疾病、運動神經元疾病等

關於腦中風預防及照護,蔡力凱 醫師這麼說...

腦中風不但會造成病患的神經學功能障礙,也會影響家人生活。尤其,中風過的患者約有三成的機會五年內會再次發生中風,第一線照顧人員若能提早辨別症狀,並擔任起守門人角色,可協助避免再次中風;若仍不幸再次發生中風,也可幫助及早就醫治療,以降低後續臥床失能或依賴他人生活的機會。


👨‍⚕️ 蘇峻弘 醫師

📍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 現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專科副教授/醫學博士

📍 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內科部行政副主任

心導管室主任

心臟內外科病房主任

📍 證照

心臟血管內科專科醫師證書

📍 專長

周邊動脈駔塞治療、頸動脈及腎動脈支架置放術

充血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臟超音波

心律不整、心律調節器植入

困難及次發性高血壓治療、重症醫療

關於初次中風與再次中風預防及照護,蘇峻弘 醫師這麼說...

每6起中風個案中,就有1起為心房顫動造成,心房顫動個案與一般人相比,發生中風風險多5倍,心房顫動個案自罹病起10年內,就有1/6的機率會發生中風。雖然心房顫動症狀難以察覺,但照服員可在拜訪案家時,關心個案狀況提醒盡早至醫院檢查,將可降低發生再次中風機會。

👉 課程連結:https://reurl.cc/oe3zev

線上課程 失智症 WaCare 蔡力凱 蘇峻弘 陳晉誼 中風 腦中風 照服員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