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常常吃飽想睡?可能是糖尿病前期徵兆!營養師簡單3調整,防飽睏、心血管疾病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肺部保健康

歷經新冠肺炎確診高峰期,「投資健康」這點不可少!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科莊佩倪醫師提醒,「疫情期間,投資健康最實在。有慢性病一定要好好控制。回診時,接種第三劑、第四劑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科莊佩倪醫師提醒,「疫情期間,投資健康最實在。有慢性病一定要好好控制。回診時,接種第三劑、第四劑的新冠肺炎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
圖/莊佩倪醫師提供

現職: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專長:家庭醫學、健康諮詢、預防醫學

全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目前多數縣市確診人數皆已從高原期緩降。今年本土病例雖大部份是輕症,但因確診個案已超過450多萬例,中重症案例也還是累積了二萬多人,造成8,000多人不幸離世。而60歲以上長者,一旦發展到中重症,死亡率更高達四成。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莊佩倪醫師說,「確實今年這波新冠肺炎Omicron病毒株,對長者及有共病症的人,譬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的病友來說,因為這些族群的免疫能力本身就會比較差,易增加感染的風險,容易有重症的狀況出現。可以看到這些中重症、死亡的個案,60歲以上佔一大部分,讓這些長者兵敗如山倒的原因是年紀漸長、慢性病控制不佳,引起的免疫能力低下。」

不只新冠肺炎病毒,病毒合併細菌感染易重症

在我們身上跟空氣中,原本就都佈滿很多細菌,一般也不會怎麼樣,但當有這些共病症時,病毒感染可能是第一波,然後這些細菌伺機進來侵犯,造成續發性感染,常常來得比病毒更猛更烈,若不幸併發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就會有比較大的變化出現。所以,這些年長者跟慢性病的病友,所面對的挑戰,不只是新冠肺炎,還有其它社區常見的肺炎,像是肺炎鏈球菌肺炎等等。

預防勝於治療,不外乎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同時,一定要規律用藥、適當運動,把慢性病控制好,降低染疫的風險。有疫苗的話,也一定要好好的把它施打完來降低得到中重症的風險。

莊佩倪醫師強調,「新冠肺炎的Omicron病毒株傳染力強,得到的機率高,雖說死亡風險相對低,但如果只要本身免疫力差,合併有細菌性肺炎,出現嚴重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率就高了。新冠肺炎疫苗當然盡量就是打好打滿,在回診的同時,如果是65歲的年長者或是本身有高風險、免疫力會比較差的族群,像是糖尿病或腎功能不好、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正在使用化療藥物、長期用類固醇的病友,也強烈建議要施打這個肺炎鏈球菌疫苗。」

勿讓慢性病失控,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疫苗,都要打

台灣現有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種:13價結合型疫苗和23價多醣體疫苗,結合型疫苗是把多醣體再結合蛋白當載體,可以產生具有記憶性的抗體出來。如果還沒有接種過任何一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先打13價結合型疫苗,再打23價多醣體疫苗,兩種都打保護力最完整。

讓莊醫師最印象深刻的肺炎病友是她身邊的遠房親戚。快70歲的老先生是老菸槍,讓他肺功能不好,有一些慢性肺氣腫、肺阻塞的情況,本身又有糖尿病、高血壓。平常講話鏗鏘有力、可以處理農務、體力也還不錯,但有天兒子回去看他時,怎麼覺得老爸講話喘會咳,一直很想睡、比較沒精神,在莊醫師的建議下送醫,才發現是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大葉性肺炎,後來病況一度危急,還進展到插管住加護病房。

莊醫師說,「疫情期間,投資健康最實在。有慢性病的話,一定要把自己的疾病控制在一個比較標準的狀況,該回診的時候,還是要回診,一次不來、兩次不來,慢性病就會逐漸失控;在回診的同時,有疫苗可以接種的話,不妨到家醫科來評估,不只是第三劑、第四劑的新冠肺炎疫苗,在這個關鍵時刻,同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可以多給我們一層的保護力。」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