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專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高血壓、高血脂、腎上腺疾病
「立冬」一過,代表冬天即將來臨,氣溫也逐漸下降。許多糖友也會發現平常控制還不錯的血糖,每到秋冬季節就開始爆衝。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美月醫師說,「氣溫下降會讓食欲增加,一旦胃口大開,特別是飯量增加,就可能會影響血糖。同時,寒意會刺激交感神經,讓體內兒茶酚胺類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比較多,也有可能造成血糖的升高跟波動。」
對糖友來說,秋冬相當難熬是因為血糖波動大會誘發非常多問題。尤其當飯後血糖居高不下時,可能會增加心臟血管的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
李醫師表示,「有些糖友會誤以為,甜食才會讓血糖波動,會說鹹燒餅又不是甜的,為什麼不能吃?事實上,只要是富含澱粉的食物,都會讓血糖波動。而華人喜歡在秋冬用藥膳進補,像是人參、當歸,有活血、補血的作用。人參會影響血壓。枸杞則可降血糖。糖友不可盲目進補。如果覺得肚子餓,可補充豆肉乳蔬菜類,千萬不要誤以為要吃得很差,才能控制血糖,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比較不會血糖高。喝雞湯、排骨湯可先去除上層油脂再喝。」
規律運動有助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強抵抗力,對糖友非常非常重要。最好能每天做150分鐘的中高等強度運動或是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但要注意避開太早、空污、太冷時在戶外活動,可改室內的有氧運動,且最好有親友陪伴,萬一在低血糖或出現其它不適時,可及時伸出援手。
平時,一定要保持皮膚的清潔、保溼、衛生,尤其腳的保養很重要,可以經常按摩下肢,泡溫泉不要超過37度。洗完澡,腳縫要擦乾,但潤膚霜別擦到指縫裡,經常要確認腳的狀況。睡眠不夠、熬夜對血糖不好。養成好的睡眠衛生,睡得好,也是血糖穩定的基礎。
李美月醫師強調,「台灣十大死因中肺炎佔第三位,糖尿病是第五位。我們臨床上,常遇到病人是得到嚴重肺炎,進了急診拍胸部X光、抽血,才知道原來血糖已經飆到三、四百,歷經一折騰,才把血糖、肺炎控制下來,非常的辛苦。」
提醒糖友們,也要多重視血糖控制、身體保暖、室內通風、施打秋冬疫苗,預防流感重症及肺炎。萬一有感冒症狀,服用感冒藥,也要留意血糖變化,別因吃感冒藥,就不敢吃降血糖藥。如果血糖高高低低、起伏不定,建議提早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血糖用藥。
事實上,中華民國內分泌暨糖尿病學會的《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本來就有建議,糖友應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接種具免疫記憶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保護力。今年,由於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建議糖友在內的民眾,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來減少流感及預防肺炎鏈球菌疾病。
台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也讓糖友施打流感疫苗的意願提高,從公費流感疫苗開打的第一天起,就大排長龍,主動詢問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比例,也提高很多。除了施打秋冬疫苗外,糖友也要注意血糖管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日常保健措施,安度秋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