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國立陽明大學急重症研究所教授
專長:間質性肺病、肺感染症與免疫、胸腔重症
「洗牙」是以超音波,洗掉牙結石。「洗腎」是用血液透析術,排除血液裡過多的尿毒素、水份。
那俗稱「洗肺」的支氣管肺泡沖洗術,指的又是什麼呢?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張西川醫師說,「肺臟的表面積,攤開來相當於一個網球場。洗肺的目的,大致可為治療及診斷二大類。像臨床上很少見的肺泡蛋白質沈著症,患者的肺泡內充滿脂蛋白,且會引起發炎反應,長年的累積可能會造成肺組織結構的變化,讓肺出現纖維化。若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之損傷已經影響到生活、工作或者是肺泡跟動脈的氧分壓差值已經從正常的5到15毫米汞柱(mmHg),而年長者可高到 25 mmHg,若超過40到45 mmHg,就會影響到氣體交換功能,出現明顯的換氣障礙,患者會很容易喘,沒有辦法持續維持正常生活與工作,就會住院接受約花一個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的治療性洗肺,以支氣管鏡置入病變較嚴重的肺,對著該肺的每個肺節的支氣管分枝灌水,一般大約以5000cc左右的生理食鹽水沖洗單肺,洗出如牛奶狀或爛泥巴狀的液體,如此可恢復肺臟的氣體交換能力。」
診斷性的洗肺,運用範圍相當的廣泛,當有局部或瀰漫性病灶或是肺炎經過治療效果不好且比較危急時,也會考慮洗肺。一次約會打20到50cc的生理食鹽水,分次打入,總量可達100 到300 cc的生理食鹽水,再以抽痰機回抽,洗出來的水,可直接做病菌的培養,檢測出是細菌、黴菌、病毒感染或其它病因。洗肺回收的液體也可送檢細胞學的檢查。
目前,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擁有少見的獨立細胞學室,醫師擁有能力可鑑別巨噬細胞、中性白血球、肥胖細胞、淋巴球、異常淋巴球與癌細胞等等,如此可以診斷癌症、矽肺症、類肉瘤、肺結核,甚至是藥物引起的過敏性肺病,也都可以透過洗肺得到關鍵性的証據,有助臨床的治療。
張西川醫師說,「在過去的調查,住在加護病房需要洗肺的患者,約有一半是因為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肺炎。但在肺炎的防治上是非常複雜的。在能找出致病菌的社區型細菌性肺炎中,以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最為常見,毒性則與肺炎鏈球菌的血清型有關。因此,肺炎鏈球菌疫苗注射,一直是預防醫學的重點。至於要施打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還是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增加長期保護力,建議可與胸腔科醫師、感染科醫師或家庭醫學科醫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