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滕西華

滕西華/八仙塵爆病患轉院,準備好了嗎!

滕西華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


圖/馬偕醫院提供

自6月27日晚間,八仙發生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塵爆,我們向投入救災、救難與救治的全國醫療與救護人員致敬,大家辛苦了,病人和家屬也辛苦了,祈望傷者都能平安!

根據衛福部7月6日新聞稿:「截至7月6日中午10時止,計有432人繼續留院治療在49家醫院,其中291人在加護病房,235人病危,3人死亡,各收治於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彰化縣、嘉義縣、嘉義市、花蓮縣、宜蘭縣共13個縣市49間醫院。依現有資料分析,平均燒燙傷面積約49%,燒燙傷面積大於40%之傷病患計有253人,其中80%以上傷患人數共32人。

如此大規模的緊急傷患,挑戰台灣緊急醫療體系的動員與能量,同樣考驗民眾對醫療分級體系的信心。然而,燒燙傷的治療,不同其他病症,除了需要短時間、密集的治療,更是一項長期抗戰!全國共約304張燒燙傷的病床,均勻的分佈在全台各地區域級以上醫院,不一定是北部或是醫學中心才是病人最好的選擇。

因此,為了降低病人與家屬的社會照護成本,也為了舒緩因病患瞬間集中所帶來的醫療體系過度負荷,轉院/轉診不能只是被動,也非上行就能下效,醫病互蒙其利的轉院準備,現在就要做!

雖然醫療界提出了沉重的「限時醫療原則」,或是病危傷患即將進入「死亡危險期」的預警,但畢竟是重大創傷,我們心疼許多人不僅需要學習道別,但也許也應該學習如何到對的醫療院所去,因此衛福部仍必須堅定的給有機會存活、能移轉的病人和家屬轉院的信心,也應該給能接收病人的醫院團隊做好準備的時間,並不是以「今天說要轉、明天就能轉」這種心想事成的做法。

衛福部已經盤點了全國醫院燒燙傷病床的剩餘容量,健保資料庫只能辨識病人的身分證字號和投保單位,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應該由目前安置病人的49間醫院的社工,立即著手訪查並建檔432個病人與家屬的居住地,並且與所盤點的全國醫院容量做好準備,等待病人情況可以移動時,進行媒合與轉院配套。

為什麼訪查病家的居住地如此重要?除了舒緩北部超載的醫療體系外,更重要的事分述如下:

(一)政府應讓病家知道:最好的照顧是病家附近的燒傷專業團隊

我們都知道民眾就醫極仰慕醫學中心,然而此次共13縣市、49間醫院共同照護近五百位病人,其中291名為重症燒傷病人,燒燙傷病床與團隊人力在區域醫院的數量並不亞於醫學中心。

根據衛福部統計與醫療體系的回饋,北部醫院均過度負荷,處於崩熬邊緣。我們已知燒燙傷治療最需要的是「訓練有素的團隊」,而中南部的燒燙傷病房尚有空床。如果能存活,急性治療後,燒燙傷病人需要的是三至五年的復健,回到居家附近的燒燙傷治療醫院,不僅有相對負荷較低的燒傷專業團隊,可以在急性期就與病人建立治療關係,有利於長期復健治療計畫的訂定與執行,況且家屬更直接能夠節省協助病人往返醫院間照護的社會經濟成本。擠在過度負荷的北部醫學中心,非但無助於後續治療,更加重家庭負擔!

(二)傷友重建資源的在地化,需要準備期,「一案一社工」更是如此

訪查病家居住地並建檔的重要性,在於讓不可能外求的在地化醫療與重建資源做好準備。第一點提到的接收醫院必須要知道即將照護的病人數量,並且給他們時間備好足夠輪替的醫療人力,與供應無虞的醫療特材等資源,等待轉院病人的到來。

而衛福部所喊出的「一案一社工」更需要這樣的準備,即使是長期服務傷友重建的陽光基金會,擁有全國北中南東有五個重建中心,加上原有正在服務的傷友,為增加服務突如其來眾多的傷友,重建資源是非常需要建置準備和訓練期的,如果政府沒有取得此次塵爆的傷友居住地等資料可供需求評估,如何能夠得知在急性期後、約此時的二個月內,要建置多少的復健資源?聘請與訓練多少的社工、諮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專業人力,來因應接下來的長期復健與生活重建的需求與支持呢?沒有這些資料,「一案一社工」就會淪為口號!

包含人力在內的資源不是說有就有、說集合就能集合,集合了也不一定能用,醫療人員和社工都是如此!

以社工來說,全國總共約1萬1600名社工人力,包含約7000名社工師,七成左右在民間,但幾乎都各司其職,傷友重建不僅只有醫療復健、心理服務,尚須包含職業與生活重建等需要長期服務的專業人力,沒有準備、只有熱忱短暫的支援人力,如何達到長期「一案一社工」的美意呢?

醫病互蒙其利的轉院準備和工作,不能只靠一線的醫療人員,政府的角色能給病家信心,更是重要!我們現在就一起與病人家屬們做準備,遲不得!

燒燙傷 轉院 滕西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