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態度忽冷忽熱?出軌有跡可循!當伴侶出現這6行為時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江東亮

江東亮/追求健康生活 非不願 是不能!

【聯合報╱江東亮】

新春期間,聯合報刊登了6位醫藥衛生名人的新年新希望,包括:「粗茶淡飯、規律生活」、「重視天然,少外食」、「活得像一尾活龍」、「更充足的睡眠」、「適時紓壓,保持心情愉快」、「學習愛與被愛」以及「據健康檢查,改變生活習慣」等。

女兒看完後,我問她有什麼感想?她說:講得很好。確實如此,但一般人和這些名人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的新希望,一般人大都應該知道,甚至也曾想過相同的健康生活,但最後為什麼做不到?

不健康誘惑 抗拒不易

第一,要抗拒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誘惑,並不容易。例如邱文達部長,即使知道珍珠奶茶是垃圾食物,只有空熱量,沒有營養,卻因為喜歡珍珠Q彈有嚼勁的口感,每天至少1杯,直到站上體重計,發現一周胖了2公斤,才決心戒掉。

許多人主張,應該透過衛生教育來幫助個人選擇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想法與做法固然正確,但是卻必須面臨商業促銷的挑戰。

就經費和規模而言,衛生教育往往是小巫見大巫,何況商業促銷可能更懂得利用行為科學知識。

商業促銷的成功,歸結在反映消費者的需要與想要。因此,衛生教育反成商業促銷再出擊的基礎;我們培養消費者追求健康的態度與行為,而商業促銷則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與服務以滿足對健康的追求。

例如:我們宣導少吃含高膽固醇食物,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廣告就告訴消費者「含濃縮蛋白質及人體必需胺基酸,不含膽固醇」。

遺憾的是,消費者對健康產品或服務的購買,往往只是半健康行為(quasi health behavior)。

例如:某人常常交際應酬大吃大喝,為了保護胃,總是在應酬前吃胃藥,而應酬後怕胖,又買了健身器材在家運動。但是,半健康行為可說是亡羊補牢,並不能真正解決健康問題。

沒錢沒時間 選擇不多

第二,有些健康生活門檻比較高,所以做不到。例如,出國旅行需要錢和時間,享受有機生活也要錢和知識,都不是唾手可得。知識不夠,努力學習或許有用,但是錢不多或時間不夠,就應該尋找替代的生活方式。例如選擇在住家附近健走或到國內旅遊,也可以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多變化,隨時把健康融入生活當中。

但遺憾的是,我們卻常沒有太多選擇機會,因為大企業家給了我們方便,也事先幫我們決定可以選擇的範圍。以食物為例,傳統市場和餐廳雖然存在,但是我們卻愈來愈依賴連鎖大賣場、超市、超商和速食店,這些連鎖企業提供的食物不但種類特定,部分食材還可能由幾家全球食品大企業所掌控。

更糟糕的是,我們即使很聰明,也未必能做出正確判斷。再以食物為例,近年來塑化劑風波、大統假油事件、毒澱粉案等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誰有把握自己選擇了「真食世界」,並且帶給自己和家人的是健康生活呢?

政府對於食安問題,理應責無旁貸,但我們立法步伐緩慢,相對於全民健保,政府投入又太少,一旦事件爆發,連救火都來不及。另一方面,也不是政府說說就算,當年在301條款壓力下,我們開放洋菸進口,現在為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又同意輸入含瘦肉精牛肉。

為了討生活 犧牲健康

第三,工作與健康生活,有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不管選擇那一種健康生活,多少需要點錢,至少吃飯也要花錢,出國爬山更需要花錢,而一般人必須工作,才有收入。

在我們之中,有些人為了使命感犧牲健康生活,非常值得尊敬。最近報導,台東縣有14名婦產科醫師,但多數只看婦科,不願接生,於是重擔落在基督教醫院郭成興醫師身上。他每月深夜待命值勤25天以上,替全縣四分之三的嬰兒接生,結果累出心臟病,自認難以負荷,最近萌生去意。

但更多的人為了討生活,沒有太多選擇。台灣是世界工時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人均工時超過2100小時,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高出25%。

這種打拚精神,甚至被CNN新聞譏笑為過勞文化,但難道我們都不知道休息,不用休息嗎?親愛的CNN,如果您知道新世紀以來,台灣的實質工資一直倒退嚕,臨時工作及派遣工作人口不斷增加,或許您就不會太見怪?

法國哲人盧梭說得好:「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告訴我,您為什麼不過健康生活?是不會、不能、還是不願意?但願您至少能適時紓壓,保持心情愉快,謝謝!

(本文作者江東亮,為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心臟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