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豐偉

陳豐偉/吃藥人生

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元氣周報/陳豐偉】

病人對抗憂鬱藥物有疑慮時,我會安撫說:「這種藥美國每年有超過一千萬人在服用,你可以放心」。最近統計指出,美國人吃憂鬱症藥物的比率愈來愈高,遠超過我的認知。

現況顯示:大於12歲的美國人,有11%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而且大部分已連續服用兩年或更久。誇張的是,有23%的中年婦女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理論上,有2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重度憂鬱症發作。但美國中年婦女卻是有四分之一「正在服用」憂鬱症藥物。

另一項數據指出:美國憂鬱症藥物爆量,但增加的藥量,大部分出自家庭醫師、不是精神科醫師。服用藥物的病人,多數並沒有重度憂鬱的診斷。也就是說,愈來愈多醫師用藥物治療輕度憂鬱、焦慮、緊張症狀。中輕度病人單獨接受心理治療、行為治療或合併藥物,效果不會比服藥差,但現在多數病人無緣接受藥物以外的治療模式。

美國家庭醫師愈來愈喜歡開憂鬱症藥物,可見藥物確實可以解決一些困擾——不管是醫師或病人的。如果中輕度症狀都轉介心理治療,沒有那麼多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能接案,保險公司也不見得願意給付。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耗費時間,不如開藥方便。

美國的統計,或許也是台灣的未來。理論上,大家都知道藥物不是唯一。但諮商所心理治療一小時1200元起跳的費用,多數人負擔不起。用健保在醫院看心理治療,往往要排隊等很久心理師才有空。在健保診所看心理治療?很可惜,因為基層總額限制,精神科診所沒有申報深度心理治療的空間。一般心靈成長課程動輒數萬元。開藥的確是簡單可行的方法。

如果不要吃藥,改吃健康食品呢?最近另一份研究指出,大部分風行全球的健康食品,在醫學研究中,與安慰劑找不出統計上的差異。許多健康食品只有經過動物實驗就上市,因為藥廠、製程上的差異,很難經由醫學研究確認療效。

吃藥人生早已存在。許多頭痛、頭暈、肌肉酸痛症狀,源自於長期生活壓力。以前病人會吃漢藥、藥房買止痛藥或到診所打針,會到骨科、復健科、家醫科看診拿藥,也會聽「電台建議」去買藥。現在「民智已開」,而且口碑效應漸增,所以精神科門診量快速成長。許多人總有說不完的煩惱,工作不如預期、家庭不圓滿卻又無法脫離,看診講十分鐘心事也改變不了什麼,只好吃藥尋求慰藉、讓心靈平靜。人生很難大破大立,吃藥是與命運妥協的選擇之一。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