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預防肌少症,喝雞精有效嗎?營養師分析:不如直接吃「這物」固骨本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失智症報到?7成民眾誤解:老了吧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老化海嘯來襲,但多數民眾還是對失智症很陌生。台灣失智症協會最新調查發現,七成受訪者將失智徵兆誤以為是正常老化,且竟然有13%的民眾、大約每八人就有一人表示沒聽過失智症,自認很瞭解失智症的僅有3%。

快過年了,家族團聚與長者相處時間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提醒,如果觀察到長輩無法勝任過去熟悉的事物,且言語表達有困難、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或是東西容易擺放錯亂,例如把水果放在衣櫥裡等,甚至已經走丟好幾次,就要有警覺心,盡快安排長輩到神經內科、精神科看診,進行詳細的評估檢查。

75歲的李奶奶退休後就變得很健忘,即使有人提醒,還是會忘記當天計畫的事或與他人的約會,連晚上外出散步,都有好幾次迷路。退休前記憶力很好的她,現在每周與兒孫聚餐時,卻會混淆孫子、孫女的名字。

李奶奶是典型的失智症案例,記憶減退且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不但喪失時間、地點概念,在家附近都會迷路,甚至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台灣失智症協會最近以這個情境式問題,調查20歲上成年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卻發現近七成的民眾,認為李奶奶的情況不過是正常老化。

誇張! 13%民眾從沒聽過失智症

調查也發現,竟然有13%的民眾沒聽過失智症,僅3%非常瞭解。湯麗玉對調查結果也感到意外。她說,未來台灣的失智症患者會快速增加,若把失智當成老化,不僅會阻礙失智症患者早期發現與治療,難以減輕日後照護的重擔,在確診前相互折磨,家庭關係也容易劍拔弩張。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發現,近兩成民眾因為怕丟臉或長輩「講不聽」,不會帶失智長者出門,但把失智長者關在家裡,因缺乏社交互動,反而會導致退化更快速。老人白天在家沒事只能睡覺,晚上更容易「趴趴走」,問題行為反而更越多。

拖延? 一年就會嚴重失智

林口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說,有些早期診斷出並接受治療的失智症的患者,追蹤三到五年後發現,患者還能自行打理生活,但如果延遲診斷,有些長者甚至一年內就進展到重度失智的階段。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讓長輩多運動,或從事下棋、打麻將等動腦活動,以及採取地中海式飲食,都能減緩退化。讓失智長輩待在家裡,減少跟他人互動,只會退化得更厲害。因為失智症到了晚期,雖然「好手好腳」,卻幾乎只能仰賴他人照顧,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失智症早期以記憶障礙為主,如果發現不對勁要及早就醫。即使長輩是因為中風、憂鬱等因素導致失智,也可以透過及早治療,防止病情快速惡化。

失智 老化 內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