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中風綁手綁腳 動手動腳拚復健

訓練中風患者步行,維持身體功能。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訓練中風患者步行,維持身體功能。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聯合報/楊嘉豪/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常聽中風患者抱怨:「手腳沒力,像被繩子綁起來一樣。」的確,中風後,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或後遺症,造成生活、家庭、社會等問題。不過,若患者配合復健療程,其實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改善。

所謂中風,指腦部血管病變,造成阻塞、栓塞,甚至破裂,血液及養分無法供應給腦部各區域;或腦部受到血塊壓迫,使局部腦細胞得不到養分而壞死,導致意識或神經功能障礙或喪失,嚴重時可能死亡。

依受傷區域不同,患者症狀也不盡相同。大部分患者出現半邊肢體癱瘓,有人伴隨視力、聽力、語言、吞嚥、大小便失禁等問題。另外,中風後,不正常的肌肉張力常造成肌肉痙攣,中樞神經損傷也影響肢體控制,患者看起來像喪失力氣。

廁所加裝輔具,協助中風患者方便如廁。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廁所加裝輔具,協助中風患者方便如廁。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同時,原本對稱的身體活動,由於腦部損傷造成平衡能力及重心偏移,以致患者多用健側執行所有日常生活中活動,無形加速健側肢體退化及患側萎縮,長時間下來,影響肌肉骨骼系統,造成疼痛。

當中風患者軀幹肢體的控制能力喪失後,可能伴隨肌肉骨骼系統疼痛,此時,可配合儀器治療降低運動過程的疼痛感。返家後仍須配合治療師設計活動,執行居家復健運動,維持治療。

經由物理治療,可協助中風恢復,從肢體軟癱無力,逐漸出現肌肉張力,甚至產生過高的張力,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1. 急性期:約中風數周內,治療重點在控制血壓、心跳等生命跡象。此時期目標是讓病人在維持穩定生理狀態下,開始床邊復健,以被動的關節運動來維持關節活動度,正確擺位,避免臥床過久導致褥瘡,避免肌肉萎縮及心肺功能退化。

運用輔具,保障中風患者安全。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運用輔具,保障中風患者安全。 圖/楊嘉豪治療師提供
2. 亞急性期:約中風後一周至數月間,此時患者生命跡象趨於穩定。治療目標在促進神經修復或重新整合、訓練日常生活功能,減輕照顧者負擔,增加患者獨立,學習使用輔具彌補身體喪失功能。

此時需利用運動治療觀念,逐漸誘發患者軀幹及肢體控制能力,並降低過高的肌肉張力。加上步行、姿勢訓練,重新調整患者步行及重心偏移的情形。

適當輔具包括四角枴或助行器以幫助行走、踝足支架避免垂足或張力過高。

3. 慢性期:中風後數月至年餘,大多數患者已出院,視恢復程度不同,有人能重回工作崗位,有人利用門診復健,或於居家、安養護機構進行照護。治療目標將患者功能發揮到最大,增進生活品質。

中風症狀

1. 單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傾斜一邊

2. 面部表情不對稱

3. 視物不清、一側視野模糊

4. 咬字不清、說話困難、聽不懂別人說話、答非所問或不能言語

5. 半邊臉和上下肢麻木

6. 嗜睡、昏迷或遲鈍,記憶力、判斷力、理解力衰退

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

● F(FACE):請患者微笑或觀察臉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 A(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而下垂。

● S(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前述3者症狀出現其中1種,就要馬上就醫。

● T(TIME):明確記錄發作時間,立刻就醫,爭取時間,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請勿胡亂聽信偏方,延誤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

褥瘡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