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失智老人 抱抱他、別罵他

園藝治療可幫助失智老人緩和情緒。 圖/東方影像
園藝治療可幫助失智老人緩和情緒。 圖/東方影像

【聯合報╱黃慶峯/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為人父母者,都曾是兒女心目中的巨人,當失智症悄然來襲,他們卻成了講也講不聽的「老番癲」,舊日美好的記憶在腦海中褪色,不再是印象中的爸爸、媽媽。如何面對家中的失智老人,成為親情維繫的一大挑戰。

在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百個中就有五到六個失智症患者,臨床上常見罹患失智症的家人,抱怨老人家去外面撿了什麼垃圾、對誰差點暴力相向,甚至一出門就險些迷路,孝順的兒女為了照顧神智昏亂的長輩而辭職,結果弄得心力交瘁,得去掛身心科治療憂鬱症,看了實在很不忍心。

「很奇怪,每次我一回家,爸爸就怪怪的,情緒十分焦躁不安。」這是一位失智症患者的女兒的疑問。細問之下,原來已嫁做人婦的她,很在意爸爸的飲食、健康,深怕有糖尿病史的爸爸亂吃,常扮演指責的角色,怪爸爸抽菸、吃糖什麼的,久而久之,爸爸一看到她,情緒就很不對勁,讓不知所以然的女兒很傷心。

長輩失智後,本來就已不再是同一個人了,但人類的記憶很特殊,有時雖忘記當時發生什麼事,但對事件的情緒記憶卻不會不見,這就是為什麼,有時特定的情緒對象只針對某個人、某個時空,一碰上就出現不安情緒。這位爸爸就是把女兒指責的負面情緒記住了。

臨床上,神經內科醫師在失智治療上的角色,除讓家屬了解失智症特癥,給予藥物治療外,情緒記憶是維繫親情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指責即使出發點是為了長輩好,但建議在溝通後,仍要有擁抱和解的動作,調整互動方式,讓長輩能記住最後被關心的情緒,這也是一種技巧。

積極互動的方式有緩和情緒、提高生活動機的多種選擇,例如:

1.寵物治療:如果環境適合、病人也有意願,貓、狗最適合,牠們可以提供非語言情緒上的互動,適合初期病人,產生互動、信任與被需要的感覺,提升腦部運動與跟外界的互動。

2.園藝治療:種盆栽是比較靜態的方式,也可能引發人與植物之間的連結,植物默默承受的特性,對於焦躁症的病人尤其適合,澆水、除草也可以發揮安定心神的目的。

3.音樂治療:音樂在腦中的處理區塊不一樣,不受失智退化影響。可以把音樂當成跟病人溝通、傳達情緒的另一種媒介。老歌喚回以前的記憶,讓失智者回到年輕時的情境,跟當年的記憶發生連結。

節奏也是身體的律動方法,運用腦神經訓練節奏,活化腦部。固定的音樂還可以單純提醒老人家,什麼時間做什麼事,像是洗澡、吃飯、上床,養成固定的作息的習慣,和緩晚上的幻覺。

糖尿病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