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了解他/怎忘東忘西 又疑神疑鬼

元氣周報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記者陳立凱/攝影)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你是誰啊?」當最熟悉親人想不起你時,不免難過與失落,然而「失智」是一種疾病現象,在認知、生活功能日漸退化,更需要親友們的關心與照料,及早就醫治療。

退化性:阿茲海默最常見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說,失智症多是導因於兩大類型,大部分患者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其中以「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最常見。

阿茲海默失智症:多出現兩種以上的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會出現明顯的記憶衰退,人時地辨認困難,會逐漸影響到大腦全面功能。

王培寧說,不少患者因為忘東忘西,也容易會懷疑別人把東西藏起來,找不到自己的家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退化性失智症常見的還有:

額顳葉型失智症:因侵犯腦部額葉、顳葉,早期出現人格變化、或表達困難等症狀,好發於65歲以下者。

路易氏體失智症:每次發作持續數周至數月,除認知功能障礙,還可能重複發生不明原因的跌倒,甚至出現鮮明的視或聽幻覺。王培寧舉例,有些患者會覺得地面都是一攤攤的水,老是看到蟲等等。

疾病型:中風或腦傷引起

第二大類型歸類為其他,除了東方人發生比率高的腦血管疾病、中風所引起的失智症,另外常見的還有腦傷、藥物酒精中毒、腦腫瘤、甲狀腺功能等新陳代謝異常的源由。

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失智症:多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雖有起伏但陸續退化。湯麗玉說,也常見情緒及人格變化、尿失禁、吞嚥、發音困難或容易失足跌倒,可能因中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主要表現。

帕金森氏症: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失調,也有6到7成機率出現失智症狀,特別是年紀大時罹患帕金森氏症,後期出現失智機率更高。

做紀錄:找病因對症下藥

王培寧說,因此平時在認知、生活功能上有改變時,都應稍加留意、紀錄,盡量早點到醫院診察,找出可能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適合的治療指引。

■感覺他「不對勁」
老番顛 灰格格? 失智前期 是怪怪的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心理師林克能說,早期發現、治療對失智症患者有極大幫助,最重要地還是親近的家人能細心發現,不少人誤會老人家故意「找麻煩」、或是「老番顛」、「灰格格」(閩南語音,意不講道理。),而錯失許多顯而易見的徵兆。

林克能說,曾有家人抱怨老母親「重男輕女」,只記得孫子的名字,卻永遠記不起孫女,但經過診斷發現老人家早就出現失智症狀,還能記得長孫出生、命名的時期,但在小孫女出現時,就已經失去了記憶功能。

前述老人早期失智的10大警訊,雖是專家診斷的依據之一,不過也不是所有症狀都是完全標準化。專業神經內科醫師、心理師還需依賴親友對當事者的認識,作為診斷依據,例如從年輕就記憶佳的老人家,跟本來就迷糊、大而化之的長輩,記憶鑑別的標準也會有所修正。

■老小老小「把老當小」
兒問21次 你nice 爹問4次 你就不耐

失智症患者需要更多親友體諒。但多數人對老人家的耐心有限,往往用爭論與責備、或抱怨,取代一次次的溫暖提醒與陪伴。

林克能常用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提醒,不妨將對待孩童的耐心,用在老人家身上。

老人問:那是什麼東西?
兒子回答:是麻雀。
沒多久老人再問:那是什麼?
兒子不耐煩說:是麻雀。
當老人第4次再問:那什麼東西?
兒發怒:說過很多次,就是麻雀

老人難過的離開,
帶著一本日記回來要兒子念:

「…幾天前小兒子跟我在公園,他問了我21次『那是甚麼』?我回答了21次『麻雀』,每一次都是緊抱著他,慈愛的回答我那純真的孩子:那是『麻雀』……」

兒子突然覺得非常抱歉,緊緊擁抱老父…。

影片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Dv6MG9RAII
http://usa.errachidia.org/video-慈愛的父親-1-58YuDwsm-As.html

【2009/10/25 元氣周報】

尿失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