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只有抽菸才會罹肺癌!6危險因子要當心,常吃紅肉、煎炒食物竟也會導致新癌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張慶光/給「老」一個正面形象

父親節快到了,有一些客戶來我們店裡為爸爸買拐杖,希望送給父親一個精緻的拐杖,也幫助老爸走得更穩。這樣的好意原本應該要獲得讚許,但是有不少客戶卻都有同樣的經驗––被父親斥責說:「我又不老,不需要拐杖!」這樣的回應也讓子女覺得很挫折。一番好意不被諒解,反遭來一頓駡,雙方都惹了一肚子氣。

其實不是拐杖不好,而是長輩不願意被貼上「老」這個標籤,因為拐杖=老=沒有用,要讓人養

在過去,「老」代表的是智慧、是經驗、是辛苦了一輩子後值得被尊敬的長輩。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好像變成一種負面象徵。媒體在形塑年長者的形象時,常常是將老、弱、病、殘、窮畫上等號。我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老人的畫面,常常是公園內被外勞推著輪椅出來曬太陽的長者;我們的連續劇老是把年長者演成「惡婆婆」或「冥頑不靈的老頭」;再不然就是「貧病交迫、極度可憐的老人」,抑或刻意突顯老人與社會脫節的情況,製造笑果。

另外,政府在擬定高齡政策時,也多著墨於照護資源不足、年金破產危機及經濟成長趨緩等負面議題。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大家多的是擔憂、是無助、是抱怨等負面情緒。在這樣的氛圍下,「高齡」似乎成了原罪,所謂「敬老」指的是「敬而遠之」,而非從心裡尊敬長者。政府雖然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但多僅止於公部門的硬體改善,社會上仍存在許多不友善的環境及服務。

因為缺乏同理心,購物時,門市人員對於長者過多的問題會顯得不耐;有些高齡者去講求高翻桌率的熱門餐廳吃飯,甚至會被嫌吃太慢;而公車在老人尚未站妥或坐下時,急著開車導致老人跌倒也時有所聞。因此,聯合報前幾天特別報導台灣的公車需要「溫柔革命」,希望打造友善公車,讓高齡者安心乘坐。

事實上,不僅公車服務需要革命,整個社會都需要針對高齡議題再教育,以革除「高齡歧視(ageism)」的現象。最近馬來西亞剛選出一位「高齡」92歲的新總理,這在現今台灣政壇很難想像。因為在過去,只要我們閣員年紀稍長就被譏為「千歲內閣」,不論能力只看年齡,這種歧視的觀點亟需被導正。

個人建議政府應該帶頭至少做到以下兩件事:

在觀念上,毋需刻意將老人等同於弱勢,不斷強調未來將因社會老化而使扶養比例攀升,這會造成「老人為社會負擔」的偏頗印象,使老人自尊心受損。

在政策上,注重活化長者豐富的人生資歷,使其仍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成為「社會的資產」,強化其自信心。

仔細觀察,我們身邊充滿許多慈祥、善良、有智慧、活力的長者,請還給他們一個更正面的形象。

不過在此之前,也請所有的長者想想,當你的兒孫開心送一個禮物給你時,即使是一支拐杖,都是他們的心意,為什麼不快樂的收下呢?當他興沖沖的送你禮物,卻換來一個責備,他有多難過?

不妨學學國外收禮方式,歡欣打開禮物,給送禮者一個擁抱,一句謝謝。不要叨唸晚輩亂花錢,也不用太在意禮物是什麼,你的一句謝謝,一個笑容,會讓他們更親近你。

在要求晚輩「敬老」之前,請先讓他們願意「親老」,最後他們才有可能「愛老」

高齡社會 老化 跌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