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死亡病例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超耐熱,清洗、煮沸殺不死!哪些食物裡有?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中老年「身心衰弱」陽明大學研究:死亡風險高3.1倍

國立陽明大學研究指出,大約每100人就有9人有「身心衰弱」,死亡風險高達健康者的3.1倍。醫師呼籲,多參加課程、從事認知訓練、多運動、注意營養並妥善控制慢性病等,「身心衰弱」還是有機會預防與改善。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立陽明大學研究指出,大約每100人就有9人有「身心衰弱」,死亡風險高達健康者的3.1倍。醫師呼籲,多參加課程、從事認知訓練、多運動、注意營養並妥善控制慢性病等,「身心衰弱」還是有機會預防與改善。聯合報系資料照

家中有長者四肢無力走得慢、說話表達與執行事情的能力漸漸減退嗎?國立陽明大學本月發表研究指出,大約每100人就有9人有前述「身心衰弱」的情形,這群人的死亡風險高達健康者的3.1倍,值得留心。醫師表示,「身心衰弱」的診斷尚未標準化,明年台灣將與日本共同提出適用於亞洲人的診斷準則。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明,國外學界2006年討論預防失能與失智時,首度使用「認知衰弱」(cognitive frailty)一詞,國際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協會(IAGG)2013年界定,這個概念是指在沒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情況下,同時有身體虛弱與輕度認知障礙,中文翻譯成「身心衰弱」或許較易瞭解。

為了解國內中老年人「身心衰弱」的盛行率,並探討其是否能作為預測死亡率的指標,研究團隊檢索國健署2006年「老人健康之社會因素與生物指標研究(SEBAS)」的資料,從中抽取1103名資料較完整、沒有退化性疾病的樣本進行分析,最後再串連四年內的死亡檔案。

結果發現,這群人的年齡落在53至85歲之間,其中8.6%的人有「身心衰弱」,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老年人的專利,53至64歲這群還在職場、或剛退休不久的族群,也有2.2%罹病;罹病風險隨著年紀增加,65歲至74歲族群占比為10.2%, 75歲以上則達22.7%。

死亡風險方面,有88名個案在4年內死亡,以統計方法排除年齡、性別、教育時間長、吸菸、運動習慣等變項帶來的影響後發現,比起身心都健康的中老年人,身體活動較差、但認知功能好的族群的死亡風險高出1.6倍,身體活動正常、但認知功能稍差者的死亡風險為1.1倍,兩者都差的「身心衰弱」者死亡風險最高,達健康者的3.1倍。

陳亮恭表示,身體虛弱以及老化相關的認知障礙有共同的危險因子,如憂鬱症、心臟與代謝疾病等,上述研究中也發現許多個案有多重慢性病,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年齡長、女性、缺乏規律運動、受教育的時間較短、憂鬱症狀等。

陳亮恭指出,「身心衰弱」患者通常會漸漸感到四肢無力、走路變慢、說話表達變差、同時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衰退等,若盡可能避開危險因子,反其道而行,如多參加課程、從事認知訓練、多運動、注意營養並妥善控制慢性病等,「身心衰弱」是有機會預防與改善的。

憂鬱症 四肢無力 老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