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別小看逛街!每天出門走走逛逛 死亡風險少21%

耶誕節可以鼓勵老人家出門走走,研究發現,喜歡逛街的老人,死亡風險比一般老人少21%。
耶誕節可以鼓勵老人家出門走走,研究發現,喜歡逛街的老人,死亡風險比一般老人少21%。
本報資料照片

最適合老人家的運動有那些?標準答案可能有太極拳、散步等,其實逛街也不錯。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李美璇表示,千萬別小看愛逛街的民眾,有研究發現,喜歡每天出門走走逛逛的老人,死亡風險比一般老人少21%。她建議,家屬應鼓勵長輩多出門走動,不管是購物、買食物或找朋友也好,不要當宅男宅女。

肌少症是老人大敵,老人增加肌肉量,活動量要足夠,也要吃的夠好,尤其增加蛋白質攝取。研究發現,自行烹飪的老人,存活機率較高,李美璇分析,可能是自己煮食,會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吃得多、營養佳,且有能力烹飪者,也代表自己夠健康。她開玩笑說,「可見男性從小就要多上家政課學烹飪,不能只靠老媽老婆做飯供養。」

為三高忌口 不是瘦就好

另外,步入中老年後,許多人因新陳代謝減緩而發胖,進而引發三高,於是開始注意體重控管。專家提醒,飲食調整方式錯誤,減重可能減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對高齡者來說,肌肉變少反而不健康,建議老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24,稍微過重最洽當,別一味追求瘦。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他遇過不少老年慢性病人,為了控制三高,吃得「養生」,但卻因吃得太少而暴瘦,尤其是蛋白質攝取太少,沒減脂肪卻減了肌肉。但減掉肌肉的風險,就是影響活動力,也增加骨折及住院機會,出現所謂「肌少症」,增加後續長照負擔。

陳亮恭說,一般人的肌肉量平均在25歲達到高峰,50歲後快速流失,控制慢性病的飲食調整,應以「健康」作為基準,例如老人的蛋白質攝取量應增加,為每公斤體重攝取約1.2公克到1.5公克,才足以維持肌肉穩定性。

陳亮恭說,若在正確的飲食控制下,體重因此掉了一些,「這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據研究發現,高死亡率落在BMI過輕(35)兩極端,BMI控制於兩者之間,死亡風險較低。

膝蓋痛減重 不如練下盤

有些病人則是因膝蓋痛,為了減輕膝蓋負荷而減重,陳亮恭說:「是對的,也是不對的。」他解釋,若快速且不正常地減重,肌肉流失更多,反而疼痛機會更高,應增加腿部肌肉量去支撐膝蓋,才能真正緩解膝關節疼痛問題。

肌少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