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醫師:「BMI大於xx」多注意胸痛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男嬰不斷起疹 竟是異位性皮膚炎

【聯合報╱記者蘇木春/台中報導】

中市兩個月大男嬰,近日背部、手和腳不斷起疹子,越來越多,皮膚發癢甚至抓到流膿,到醫院求診才知是異位性皮膚炎,醫師提醒氣候溫差大,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期,應及時就醫避免惡化。

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千惠說,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反覆發作、且有特定好發部位的皮膚疾病,最常出現在嬰兒與孩童時期;輕微者隨年紀改善,嬰兒多出現在臉部、脖子、四肢關節外側,青少年則侷限關節皮膚的彎曲皺褶處,若嚴重甚至影響到全身。

異位性皮膚炎臨床症狀包括患處紅腫、搔癢、脫屑,甚至慢性苔蘚化(皮膚粗粗的、抓後會脫屑),半夜不自主搔抓,讓症狀加劇,影響作息,孩子容易哭鬧或上課沒精神。

洪千惠說,該名男嬰的皮膚已抓到流湯、流膿,怵目驚心,經詢問家屬,男嬰飲食單純,只喝母奶及配方奶,懷疑配方奶讓小男嬰過敏,除開藥膏塗抹,搭配類固醇藥物治療,並改以純母奶補餵,經3、4次門診追蹤,恢復白嫩皮膚。

洪千惠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必須多管齊下,要加強保濕,依不同膚質和季節選用適當保濕劑,試圖尋找誘發患者發病的過敏原;嬰兒最常見的過敏原以牛奶蛋白為主,因此應避免使用配方奶粉,選用水解奶粉改善;幼兒常見食物過敏原較多,例如牛奶、蛋白或蝦蟹類海鮮等。

她也呼籲近日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是過敏性疾病如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鼻炎好發時期,孩子出現皮膚紅腫、脫屑、搔癢無比,父母要提高警覺,及早就醫避免傷口感染黃色葡萄球菌或疱疹性病毒等,加重病情。

【2014/10/19 聯合報】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鼻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