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戒布偶 兒科醫師媽媽這樣做 寶貝不當過敏兒
就是要抱著毛茸茸的娃娃才能安心入睡,卡哇伊的絨毛玩具總讓孩子愛不釋手,事實上,萌萌的外表下,卻可能住著成千上萬塵蟎,變成過敏元兇,戒掉絨布偶成為爸爸媽媽最頭痛的難題,小兒科醫師媽媽認為,絨毛玩具是童年的一部份,不用強行剝奪,她會在客廳幫布偶佈置「房間」,告訴孩子布偶想睡自己的房間,寶貝睡覺不抱布偶,就能降低過敏機會。
國泰醫院今天舉辦「2019小學生醫學夏令營」,課程針對小朋友關心的健康議題,設計包括手機成癮症、失智症、照護居家長者,還指導小朋友如何臥床長輩拍背、攙扶及推輪椅,今年特別新增「我為什麼會過敏」課程,讓孩子化身小科學家,利用顯微鏡讓學童觀察屋塵蟎類過敏原「塵蟎」,藉此認識過敏疾病,避開過敏原。
過敏與遺傳有關,父母其中一有過敏史,孩子有一半機率會過敏;父母雙方都過敏,孩子成為過敏兒機率更高達75%,據醫學會調查,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高達15%至20%,超越全球盛行率的10至15%,若再加上皮膚過敏、食物過敏等,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受過敏所苦。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詩萍指出,過敏是因人體免疫系統對吸入、接觸或食入的過敏原產生免疫反應所引起的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原主要來自環境與食物,包括暴露屋塵蟎類、動物皮毛屑、空污等;常見食物過敏包括牛奶、蛋、花生、海鮮等。
媽媽是醫檢師的管同學最喜歡布偶,連參加營隊都帶在身邊,今天第一次用顯微鏡看塵蟎,直呼有好多隻細毛及腳,好噁心,一想到心愛的布偶其實佈滿長相可怕的塵蟎,難怪媽媽不太喜歡她玩絨毛玩具,到現在都還有點心理陰影,以後應該不會再抱絨毛娃娃。
塵蟎異常難纏,塵蟎腳成勾狀,即使定期清洗布偶,塵蟎爪子抓著不放,也洗不掉,即使塵蟎因曬太陽死掉,屍體還是會勾著娃娃,仍可能引起過敏。洪詩萍說,人一天待在床上時間最久,床鋪易潮濕成為塵蟎的家,睡覺時掉落的皮屑成為塵蟎食物,抱著布偶就容易長塵蟎,想擁有布偶卻不想過敏,最好將布偶放在客廳玩就好,不要睡覺抱布偶,就能降低過敏機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救活率相差1倍 兒童心臟停止 僅1成作CPR
兒童心臟停止 僅一成作CPR長庚籲全民伸援手
嬰兒趴睡、與父母同床 小心窒息
嬰兒頭形歪斜戴矯正頭盔 醫:若似緊箍圈有礙腦部發育
兒童怕看牙 舒眠麻醉解夢魘
研究:過動症孩童若缺omega-3 補充魚油改善專注力
新生兒突發呼吸窘迫 20分鐘完成轉診成功搶救
寶寶嗯嗯很痛苦?醫師:改善四要點
先搏感情再看病 兒科醫師送貼紙舉動藏玄機
兒童也三高! 高胖男童減重30公斤恢復健康
兒童常發生意外 兒科醫:避免讓兒童獨處、遠離危險處
世界兒童日 兒醫:孩童應也有免忍受、害怕疼痛權利
瘋餵轉骨方有效嗎?一個關鍵 補「它」反而長不高
160公分國二男想當林書豪 就醫檢查才知「早已長完了」
一歲半男童腎病症候群 皮膚出疹子醫師意外查出
常喝手搖飲、吃速食 小四生罹脂肪肝
草莓舌、皮膚紅疹別輕忽!可能是A型鏈球菌作祟
幼童走路搖晃扁平足需治療?醫師:不必過於憂心
影/咳嗽如小狗叫 可能是病毒性哮吼作怪
秋冬轉換之際是流行期!黴漿菌抗藥性增強 若有這症狀應注意
一歲女嬰長ㄋㄟㄋㄟ?不想孩子性早熟 少碰這些東西
新竹馬偕兒童病房藝術治療 化解小病患住院恐懼
學步幼兒O形腿扁平足 醫院:足弓會發育、不必太擔心
女童高燒不退、久咳不癒 黴漿菌惹禍併發肺積水
胖小孩營養不良 小心憂鬱
影/家長注意!抽查嬰兒床逾九成不合格 這項違規最危險
消基會:學步車暗藏風險 美國近年23萬嬰兒受傷
孩子身高不足別亂吃秘方 小心初經提早來
年幼孩子上學帶手帕? 醫師不建議的理由有這些
少男少女注意 這個出現代表只剩一年可以長高
猜你喜歡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心臟罷工有前兆 這些症狀一周3次以上要當心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頭痛6年找不出原因 射頻神經燒灼術15分鐘就搞定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走路好處又多一項!男性每天快走半小時 有助降低罹糖尿病風險
別穿發熱衣褲運動!皮膚科醫師:男性可能得不償失
過度補眠變周一症候群 錯誤睡眠迷思影響生理時鐘
20歲患者住院遭「超級細菌」感染!出現肺炎還併發敗血症...靠這個救活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少婦天冷即手腳冰冷 原來罹患了「冷凝球蛋白血症」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藝人郭彥甫傳流感攻心 醫曝關鍵治療時機
不只女性受影響 婦產科女醫請老公去打HPV疫苗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