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髮為何一直長? 中醫認證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15種食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父母別自責 過動兒不是誰的錯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記者陳立凱/攝影

【聯合報╱郭彥麟/高雄市瑞隆耕心療癒診所精神科醫師】

在診間遇到過動症(ADHD)小朋友,通常與父母溝通的時間,比與小朋友互動時間多很多。孩子的好動與注意力不集中,像把飢餓的剪刀,將我們之間有效率的交流,剪得破碎不堪。偶爾,我桌上的書與潔淨的牆面,也會遭殃。然而,父母親破碎的心,更需要時間去修補。

陪伴過動症小孩成長,是相當辛苦的過程。而夾在外界與小孩間的父母,總是無法逃避地,承受著沉重的壓力與複雜的情緒。

夫妻間可能為了藥物治療的認同而爭執,可能將內疚投射到對方,指責對方的溺愛或冷漠是小孩問題的根源,甚或因為教養上的挫折,而放棄了彼此與家庭。

面對醫師、老師、或心理師,脆弱的父母很容易被憤怒或罪惡感所綑綁。無論醫師用多中性的字眼解釋過動症成因,母親還是掙脫不了自我歸咎,反覆回想自己是不是少吃了什麼?或者多做了什麼?彷彿過動症是母親製造出來的,該扛一輩子的十字架。

出於保護孩子的天性,父母對於學校的關心會過度警覺,擔心霸凌、排擠、貼標籤,而封閉了與老師溝通的管道。相對地,老師面對敏感的家長,也常變得退縮、被動。信任感往往就如此逐漸地流逝,過動症變成一個祕密。有母親再三叮嚀小孩,不可以讓同學與老師發現他在服藥。也有老師選擇用忽視替代與家長間尷尬的溝通。

父母親教養小孩的態度與技巧,是心理師行為治療與親職教育的核心,然而這些原則需要耐心與練習才能駕馭。挫折的父母,疲憊又絕望,很容易便認定自己是不及格的父母。

有個母親自責又無助地哭訴:「不瞞你說,他身上的水管痕都還在,他們說這樣是家暴,可是我真的受不了,我也不想這樣,我真的管不住他…」一個失眠憂鬱的母親坐在診間,而她過動症的孩子興奮地在一旁地板上打滾。她嘆了口氣:「我問醫師該怎麼辦,醫師說,叫我要用愛包容,唉…」

研究發現,過動症父母承受的壓力,不亞於其他嚴重障礙者,如智能障礙、自閉症患者的父母。然而,在精神科醫師面前,父母親總是對自己的痛苦輕描淡寫,除了對孩子的擔憂,不願多說些什麼。

在意孩子的情緒外,父母親更要關心自己,在被情緒淹沒前,找到安全上岸的方法,例如憤怒管理、放鬆技巧、轉念練習。父母親也要學習原諒自己,寬容自己的情緒,體會自己的需求,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充電沉澱。用愛包容孩子之外,也別忘了用愛包容自己。

失眠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