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肥胖與主動脈剝離密切相關!醫師:「BMI大於xx」多注意胸痛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過動兒延遲治療 恐影響社交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調查過動兒家長發現,逾五成家長發現孩子異狀,卻拖上一年才就醫,七成五家長超過半年才考慮用藥。醫師提醒,延遲治療,對孩子未來社交、生活的負面影響更大。

「我沒有朋友,下課時間都在罰寫。」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處境,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說,患者因不專心、過動、衝動,學業及社交經常不順利。

鄧小弟從幼稚園就因規矩差,常被老師罵,小學三年級因頂撞老師被賞一巴掌,媽媽看到孩子臉上掌印才發現,小五時拿鋼杯把同學頭打破。在老師建議下就醫,確診為過動症,從發現異狀到就醫治療,已過7年。

鄧媽媽說,治療後孩子專注力提升,以前對所有事情都無所謂,如今念小六的鄧小弟快樂多了,還主動參加活動,交到不少朋友。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岺說,針對303位家長的問卷調查顯示,半數家長從發現症狀,超過一年才帶孩子就醫,三成家長拖了兩年以上,甚至有人拖了12年。醫師建議用藥時,七成五家長考慮半年以上,擔心藥物有副作用或會成癮。

張學岺說,不及早治療,過動兒要處理的狀況會愈多,包括學習障礙、品行混亂,一項涵蓋幼兒到成年的研究顯示,未接受治療的過動兒,半數以上可能有藥物濫用問題,不少人在學業、就業表現出狀況,如無法完成高中學業、被解雇等。

不少家長嘗試感覺統合學習或飲食調整等,張學岺說,個人體質有異,不是所有人都有效,建議兩周未改善,應盡快至兒童精神科評估治療。張學岺說,藥物配合行為治療成效更佳,且可由醫師監督、控制,副作用也能監測。

過動 副作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