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十大死因第6 去年有23個寶寶猝死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嬰兒猝死症候群名列嬰兒前十大死因第六名,而近5年(102-106年)來,每1萬名活產嬰兒中就有1-2個寶寶會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106年就有23件不幸的案例。衛福部國健署呼籲,務必要讓1歲以下的寶寶「仰睡」,並提供安全的睡眠環境,避免寶寶因無力移除覆蓋其口鼻的障礙物而窒息。
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針對嬰兒猝死,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參考美國兒科醫學會公布的建議,提出「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作為預防嬰兒猝死的建議事項之一。
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造成美國嬰兒死因的第三位,每年約有1,900件案例發生。而根據JAMA Pediatrics醫學期刊105年文獻回顧的研究指出,趴睡相較於仰睡,導致嬰兒猝死的風險較高。與睡眠環境相關的危險因子,還包括與他人同床共眠、太軟的床面(例如沙發)、不適當的被褥或物品堆積等。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為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的風險,1歲以下的寶寶在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的姿勢,並排除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例如枕頭或填充玩具等);因寶寶無法像較大的孩童或成人一樣,可以將掩蓋口鼻的外物移除,所以嬰兒床上任何鬆軟的物品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窒息,一定要特別留意物品放置的地方,避免對寶寶造成影響。
國健康署也提出「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守則」,希望每個寶寶都能遠離嬰兒猝死症帶危機。五守則包括:
1. 寶寶與其他人一起睡是嬰兒猝死症的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建議要「同室不同床」。
2. 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建議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
3. 嬰兒床的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以有鬆軟的物品,例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不要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的身上。
4. 避免環境過熱,不要讓嬰兒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當沒有空調設備時,應該注意通風。
5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寶寶趴睡或與大人同睡一床 專家說易窒息死亡
口嫌體正直?頂客網紅曾說不愛小孩 突發影片宣布懷孕
測不到病毒即無傳染力 愛滋感染者自然懷孕生產
百名產婦有一人 生完雙胞胎4周後才大出血
出生不到1500公克 雙胞胎早產姐妹成長追上足月兒
藥膳達人提醒!3大錯誤觀念不改,小心孕期暴肥、產後難瘦!
婆婆朝媳婦怒丟不銹鋼杯 砸到2個月大金孫的頭
胖孕婦罹「子癲前症」險要命 醫師籲及早篩檢
傳統坐月子3問題恐危害身體 現代產婦健康生活10守則
早產奇蹟!存活率1% 雙胞胎兄弟出生體重不到一瓶礦泉水
照護早產兒別慌 線上居家手冊助他健康成長
輸卵管阻塞難受孕 女調經半年做試管如願生子
車禍痛失獨子 56歲媽咬牙也要「生回來」
尋求人工生殖 20年人次增5.3倍
別輕忽高危險妊娠 該轉診就轉
剖腹產之後還可以自然產嗎?專家:下一胎仍有機會
中醫助安胎 宮縮高齡婦順產
高齡婦早期宮縮臥床 馬偕中醫調理助安胎
面對兒童熱痙攣發作 爸媽千萬別做這些事
寶寶尿布一片粉紅嚇壞媽 急問醫生是不是血尿
坐月子爬樓梯傷膝蓋? 原來真的有醫學根據
精子比游泳卵子靠美貌 試管嬰兒製程揭秘
孩子養胖才有本錢抽高 國健署用實證打破迷思
小孩這麼胖 是不是內分泌失調?
孕婦產後生化湯喝越多越好?醫闢謠坐月子禁忌
延遲篩檢新生兒劇增...錯過出生黃金期 傷害不可逆
新北中低收嬰幼兒 免費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影/國健署新生兒篩檢 今起加碼到21項
生產子宮破裂 醫:可超音波檢查
婆婆逼生男 她胎死腹中下場淒涼
猜你喜歡
元祖少東外遇 婆婆以「孫子未來」逼前妻與小三同住
「此人不可嫁」爺爺從筷子看孫女男友人品 果真應驗了
婆婆重病住院、媳掏錢救急 因此看清丈夫的真面目
婆婆60大壽那天被媳婦氣到住院 夫隔天秒離婚
口嫌體正直?頂客網紅曾說不愛小孩 突發影片宣布懷孕
「今生不再相欠,來生不要再見!」兒子被逼到跳樓,留給父母的最後一句話
為讓啃老兒結婚 母要求兩個女兒各出200萬幫買房
李安: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
「團隊很重要!」 彰基助47歲的她一圓生子夢
夫月薪3萬、妻怨給1萬孝親費太多 反遭網轟「自私」
母私自把女兒買的房送兒子 鬧得母女失和、還害兒離婚
寶寶學說話 親子共讀是關鍵
未出現口足手症、以為小感冒…3歲童腸病毒亡
出生不到1500公克 雙胞胎早產姐妹成長追上足月兒
寶寶趴睡或與大人同睡一床 專家說易窒息死亡
腸病毒71型再奪命 發燒、流鼻水至惡化腦炎才確診
台南市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
他挖掘15歲林志玲出道!拍第一支廣告的表現就驚呼這件事
測不到病毒即無傳染力 愛滋感染者自然懷孕生產
新手爸媽狀況題!育兒常見5個Q&A
百名產婦有一人 生完雙胞胎4周後才大出血
腸病毒增四例 台南三歲男童染71型死亡
腸病毒已脫離流行期 仍有兩女童感染併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