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生病長輩該由媳婦還女兒照顧?網一面倒認為不該是「XX」責任:若不想顧就勿說閒話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八種溝通情境 改善孩子語言能力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當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發生問題之後,就可能會影響到學習狀況,像這種情形,家長到底該怎麼辦比較好?

專家看法

語言治療師陳佳惠表示,要增加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就必須增加溝通機會,建議家長盡量營造八種溝通情境,同時掌握六個注意事項,如此一來,孩子的語言能力才可望獲得改善。

八種溝通情境

1.特別改變常規:家長可以故意改變平常上學時常走的固定路線,這樣就會引起孩子的注意,這時候可趁機會開啟話題,以及討論相關內容。

2.刻意犯錯或不按牌理出牌:譬如倒飲料的時候不小心灑出來、發糖果時故意不給或少給,以便引導小朋友主動糾正錯誤,這時家長應清楚把錯誤說出來。

3.遊戲時裝傻或耍賴:家長陪孩子玩遊戲時不遵守規則,可以多玩一次或是輸了卻不認帳,如此將促使孩子學習到察覺錯誤及主導遊戲。

4.引起小朋友注意或興趣:當音樂放到一半卻突然關掉,或是在小朋友的面前吃東西,然後要做出很好吃的樣子。

5.讓孩子尋求別人幫助:家長可以把玩具放在看得到卻拿不到的地方,或是把瓶蓋弄得很緊,這樣可以使孩子有機會找別人幫忙。

6.增加小朋友的好奇心:把玩具放在不透明的盒子裡面,或是把玩具藏在手心裡,讓小朋友有興趣甚至產生好奇心。

7.創造同儕互動的機會:孩子生日時請同學吃糖果、請孩子主動幫助其他同學。

8.家長故意製造疑惑:製造疑惑可以促使小朋友有使用問句的機會,譬如紅色加藍色之後會變成什麼顏色?製造疑惑時不宜重複性太高,否則可能會有反效果。

六個注意事項

1.說話時要說清楚每個字:可增加孩子學會新詞的機會以及加強理解。

2.說話時要有明顯語調:生動活潑的語調最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3.說話時要慢慢說、要有適當的段落:講話經常劈哩趴拉講完容易讓孩子有聽沒有懂,所以家長最好慢慢說,而且要有適當的段落。

4.使用簡短易懂的語句:家長和小朋友聊天時應隨著年齡增加而調整內容,同時內容也需要愈來愈抽象,如此才能讓孩子逐漸成長。

5.家長眼神要注視著孩子:對孩子來說,大人都像巨人一般,距離相當遙遠,所以面對面說話盡量靠近後或蹲下後注視著孩子,這也是良好的禮儀之一。

6.適當表情與身體接觸:家長的手勢或表情經常是小朋友的學習方向,什麼手勢或表情就代表什麼意思,而且適當口語加肢體動作更能夠達成有效溝通的目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養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