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天排尿超過X次、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X次,小心「膀胱過動症」!如何治療與改善?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兒科

腸套疊好發於6歲前孩童 春冬兩季最常見

萬芳醫院小兒部

【聯合新聞網/文/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亮迪】

「腸套疊」究竟是什麼病?顧名思義,是腸子和腸子互相重疊套在一起所導致的疾病。為什麼腸子和腸子會互相重疊?人類的身體器官中,沒有被完全固定在特定位置的就是消化系統。消化系統的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肛門中,又以小腸的活動性最強。

整個消化道一天24小時不停的蠕動,當遇到腸胃發炎時,蠕動情形變得更加明顯,小小孩的腸壁又比較薄,這種中空的管狀組織,有時會因異常腫大或實質化而形成一引導起點,此時只要外力的蠕動稍劇烈就可把這引導點往其他鄰近的腸子套入,因而形成腸套疊。

腸套疊產生的重要因素是引導點的形成;它可能來自病毒性腸胃炎、不適合的食物蛋白等,使得一段腸子的黏膜層腫大,它也可能導因於先天或後天的腸子畸形如腸瘜肉症、美克氏腸憩室、神經纖維瘤、先天的複製腸段、腸血管瘤、或腸淋巴腫瘤。

腸套疊一旦形成,受影響的腸道,其中的黏膜層就會因靜脈回流受阻充血腫脹,進而使腹腔受壓迫、推擠、撞擊而產生疼痛,而隨著腸子一陣陣的蠕動、就會有陣發性疼痛。

這時脆弱的腸黏膜層微血管因受不了壓力而破裂,就會發生腸道出血,伴隨著掉落的黏液層,病人就會排出有如果凍、果醬般淡紅色大便。充血腫脹的腸段,如果沒辦法得到適當的緩解,就會愈加腫大變硬,在腹部形成可觸摸得到的腫塊。典型的『腸套疊』症狀是間歇性哭鬧不安、腹部腫塊及果醬狀糞便;其間可能伴隨著不等程度的發燒、嘔吐、腹瀉。

腸套疊易發生於每年春、冬之季,三個月大到六歲間的孩童最為好發。不管在發作前是否合併有感冒,腸套疊發作前病人的健康看起來似乎都無異狀。一旦發作起來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弄得全家雞犬不寧,嚴重到非得使爸媽將小孩送醫不可。

套住的腸子,如果持續腫大、壓迫靜脈回流,將使得該段腸子呈現缺氧及壞死,若再坐視不理,將會引發腸穿孔、破裂、腸液流入腹腔中造成感染性腹膜炎、敗血性休克而致死,不可不慎。腸套疊的診斷必須藉由醫師臨床問診、理學檢查看腹部有否腫塊、看大便外觀是否有果醬狀,進一步腹部超音波檢測看出套住的腸段;大約就可診斷腸套疊這疾病。

此時要安排下消化道顯影劑灌腸攝影。將灌腸的液體掛在約100公分的高度,利用液體的壓力差使套住的腸子解開。這就是『腸套疊灌腸術』。隨著套住的時間愈久,灌成功的機會愈低。危險性增高。大約四十八小時內,可以有70到90百分比的成功機會,而超過四十八小時,則約只有50百分比的成功機會。灌腸術的執行不能過度勉強,否則會有灌破的危險。值得注意的是,灌通的腸子短期內有十分之一的病人會舊疾復發。

當灌腸失敗或反覆灌腸仍舊復發超過三次,就要安排外科手術打開腹腔將套住的腸子推回去。但若發生腸子壞死或破裂、腹膜炎等,則要進一步切除腸子作其他補救手術。經過手術治療的腸套疊,它的復發率減少到2到5個百分比。

手術的同時,需將當初引起套腸的引導點一併移除,才不致又因而產生復發。除非是發生腸穿孔、破裂,一般經過早期治療的腸套疊,預後尚稱良好。但若不是早期發現與治療,在病情耽誤的同時,致命的危險性也隨之而來。

另外,雖然少數有自行解套的例子,但大多數腸套疊都需以灌腸甚或開刀的治療方式。腸套疊一經灌通,症狀解除,病人都不再疼痛後的24小時內,通常有併發症昇高的傾向; 所以,病人須住院觀察。

家中有幼兒的爸媽,當寶寶有不正常哭鬧時,須進行評估,除了肚子餓、尿布弄濕以外,身體病痛包括發燒、腹股溝疝氣等,再來最常見就屬腹部疾病引起的疼痛。其中又以解便不順、腸套疊等為好發。建議當寶寶不正常哭鬧時,最好帶給專科醫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感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