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已婚女兒回家掃墓會帶衰娘家?爸:還會分掉娘家福分!命理師曝「化解方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名人談養生/陳建仁 遠離「失重感」退休也要有夢

元氣周報

陳建仁認為老年生活要過得快樂,有夢想和目標讓自己忙碌很重要。 本報資料照片
陳建仁認為老年生活要過得快樂,有夢想和目標讓自己忙碌很重要。 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報導】

「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均衡、規律運動、修身養性、回歸平淡」是許多人退休後的生活目標和寫照,原以為這樣的養生、健康生活,會讓後半輩子安穩無憂,哪曉得人生卻越發鬱悶、難受,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照顧了生理卻忽略了心理健康。」

中老年生活 最怕被「邊緣化」

初入耳順之年的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笑說,人生有兩個惶恐期,一是青春期、一是更年期,青春期為無法掌握「活著的未來」而煩惱,更年期則為「步向生命終點的未來」焦慮。

早期台灣人平均壽命只有47歲,往往還沒經歷更年期人生就結束了,現代人拜醫療進步所賜,反而要面對中老年危機,陳建仁認為,人青壯年時多為生活拚命衝刺,是家庭、伴侶、孩子的中心,中老年後卻漸從眾人生活淡出、被「邊緣化」,是中老年生活難受的主因。

退休繼續忙碌 要有夢想目標

生活步調由快轉慢、體力由強轉弱、對成功的欲望降低,讓人一下失去目標的「失重感」,都需要時間調適,然而與其平淡生活,陳建仁建議應讓自己保持忙碌、和人多來往。

「要活得開心,有夢想和目標讓自己忙碌很重要,一輩子都是。」陳建仁笑說,太太退休後比退休前還忙,在教會當志工,每天都神采奕奕;他也觀察養老院的居民,發現他們在懂得互相幫忙、參與彼此生活後,原本死氣沉沉的地方竟變得活絡起來。

愛與被愛 平衡才會美滿

他解釋,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必須平衡,人生才會平衡;保持忙碌就是增加和人的互動、交流愛的機會,有生活目標,才能對其付出,並從中得到回饋。

不過許多長者常碰到單方面付出愛(如為子女奔波,子女卻沒空相處)或是接受愛的情況,曾有位婆婆因為媳婦體貼她,不願麻煩她帶孩子而感到沮喪,這就是雙方的愛沒有平衡的結果。

要表達需求 讓晚輩知道想法

陳建仁也建議,「別吝於跟晚輩表達自己的需求」,若希望每周全家可以相聚、出去走走,要有勇氣提出,如果怕子女忙,可以提早告知,事先規畫,較不會感到失望,若晚輩真有難處無法配合,也要讓自己釋懷、回復平靜。

家人無法陪伴時,就出去交朋友,而且要放下世俗觀點,和人接觸不再看名利、財富、身分地位,把每個人都當朋友、把前半輩子的得失輸贏都放下,返璞歸真,回到和孩子一樣的直率。

別排斥老化 別只追求平淡

除此之外,陳建仁說,不要排斥老化,老化是漸漸融入、回歸大自然,身體機能退了不要緊,走路變慢就早點出發、慢慢走,盡量去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他認為「心情會決定身體健康狀態,保持心情好很重要。」

陳建仁覺得,要改變「退休後生活要平淡、無欲無求」的觀念,可以減少物欲,但是追求生命意義的欲望,要一輩子保留。

陳建仁小檔案

年齡:62歲

經歷: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行政院國科會主委、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養生一句話:退休是人生的新起點,繼續作夢、愛人與被愛,才會開心。

更年期 老化 運動 心理健康 陳建仁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