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秋季正開始 身心陰陽平衡、飲食溫補不熱補
陰陽平衡 保持情緒樂觀
開業中醫師鄧正梁說,由於秋分已經進入到秋季,晝夜時間相等,民眾養生就要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務必使身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也就是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
飲食調養 宜溫補不熱補
此外,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
此時正是紅柿、柚子和龍眼生產的季節,但紅柿和柚子的食物屬性偏寒性,龍眼則屬熱性,因此平常怕熱、易口乾、小便黃赤、容易便秘、煩躁者,就不宜多吃龍眼;而平常怕冷、易手足冰冷、容易腹瀉、面色蒼白者,則不宜多吃紅柿和柚子。
鄧正梁說,歷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將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因此,平日的飲食搭配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證而用膳,所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這也是避免身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
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
補氣潤肺料理
百菊麥冬茶
材料:百合、菊花、天門冬、麥門冬各3錢
煮法:上述藥材洗淨後,加兩碗水,待煮沸,過濾藥渣,即可飲用。
作用:滋陰潤燥、生津行水、瀉熱除煩
川貝梨
材料:梨1粒、川貝6克、冰糖10克
煮法:把梨中間挖開一個洞,置入川貝和冰糖,放入電鍋中蒸5分鐘,待川貝和冰糖同時融入梨肉,即可食用。
作用:鎮咳化痰、潤肺生津
【報導/記者詹建富;諮詢/鄧正梁中醫師】(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找不到東西是認知功能出狀況?專家:視野變小了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退化和老化大不同!專家提醒:逆轉退化該這樣做
24節氣「雨水」潮濕,皮膚過敏者當心!多吃這些深綠色蔬菜養肝
牛轉乾坤功夫拳 打下扎實新年
癌症、慢性病和失智症哪項最能補救?專家的答案可能讓你意外
想健康長壽,減脂好還是增肌好?40萬人調查揭曉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擁有面對「孤獨」的能力!中年就要開始準備二件事,讓年老也能很幸福
10年偏頭痛,靠運動不藥而癒!70歲的他透露:這樣才能越活越青春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大寒」各種病毒活躍 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保守祕密傷健康?與配偶關係好壞無害健康?解讀關於健康生活的研究
天冷食補2湯品 有助增強免疫力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人的一生總心跳數是固定的,心跳越慢壽命就會越長?
熟齡健身房為老人家重訓 他們告別拐杖冒險追夢
「冬至」後氣溫直直落 做好保暖注意心血管疾病
中年後每10年「基礎代謝率」降低2%至5%! 醫:做好這3件事就能避免中年發福
日行一萬步、地中海飲食...原來「4大胸腔內科名醫」靠這4方法清肺毒、養好肺
「大雪」陰冷潮濕,疾病好發!通氣血舒緩關節腫痛
60歲看起來像40歲!吳明珠中醫師善用8養生法,快樂度過更年期
為什麼當你超過五十歲後 該將運動視為一項「工作」?
吃得健康、每週運動6天是「成功的老化」祕訣嗎?
粗茶淡飯、挑軟的吃、三餐不定才養生?!3大錯誤飲食習慣,讓你成為衰弱而失能的銀髮族!
入冬氣溫驟降 中醫師、營養師大推這項健康食材
豆漿煮粥 補充銀髮族蛋白質
冬季養生飲食、藥膳大公開 中醫:飲食加入這東西助暖身!
賈伯斯對食物相當挑剔!為什麼健康狂熱者還是死了?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保溫杯可以裝咖啡嗎? 醫:4點事項須注意!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影/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高醫營養部揭3大NG行為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太空人維他命募資一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的故事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吃鳳梨挺臺灣/挑選鳳梨4撇步 6道果汁、料理達人教你做
醃漬蔬菜系列/一招醃出四季味
魚眼清澈不代表一定新鮮?海鮮專家教3步驟挑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