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咖啡護心血管、防失智!選淺焙還深焙好?營養師推薦「選這種」減少吃進梅納反應產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外食族/台灣人愛外食 油水很多 纖維不夠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台灣人有多愛外食?據經濟部統計,去年台灣外食費用高達4366億元。

除了最常見的外食上班族,最近另一項針對新北市國小3到6年級學生的調查更顯示,

平均幾乎每天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餐外食。

當外食成為現代人常態,當我們把健康交給看不見的廚房,又該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現代人工作、讀書打拚生活,忙得沒空採買食材烹煮一天三餐。上班日的早餐、午餐,仰賴早餐店、便利商店、小吃店、餐館尋覓外食;即使晚餐,也常是吃完再回家。更別提假日親朋好友聚會打牙祭,一周有數不清的外食機會。

餐飲業營業額 年年直線成長

國人有多愛在外面吃吃喝喝?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以去年2月單月為例,餐飲業營業額就達340億元,還較前年同期成長10.2%。2月固然是許多人吃尾牙的季節,但這個數字代表了外食的龐大商機。

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陳珮蓉指出,外食餐飲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肉類較多,上班族買外面便當,少不了會選豬排、雞排、雞腿等肉類主食,若再用油炸的烹調方式,飽和脂肪偏高。

如果早餐才吃藏了不少油脂的麵包,再搭配一罐牛奶,長期大量攝取下來,都種下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因子。

吃飯必搭飲料 就是忘記蔬果

外食另一個問題,是纖維質偏低。陳珮蓉說,許多人都聽過維持健康的「天天五蔬果」口號,五蔬果指的是,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蔬菜1份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份量;水果1份則是一個拳頭大小;同時還有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要占五穀類的3分之1。

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在民國93年到97年進行的「國人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卻發現,只有兩成的國人,達得到天天五蔬果的目標。結果就是,便秘、高血糖、高血脂和體重都降不下來。

外食族也常有一個特色,就是買一個便當,再搭配一罐甜飲料或甜湯,就如西方人常說的「Happy Ending」但別忘了,甜湯也有不少熱量,這樣一餐下來,熱量常破表,肥胖就這樣上身。

外食掌握竅門 未必一定發胖

常常外食,也可能出現胃食道逆流。陳珮蓉說,工作休息中吃便當,精神仍常處於緊張狀態,可能胃酸分泌過多,或喝湯把胃撐大,就容易使胃酸流入食道,造成燒灼感。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部主任蘇秀悅說,很多人吃外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肥胖問題,可見吃外食還是有竅門;像買自助餐,多選魚、雞等白肉,青菜多選幾樣,都能避免外食帶來的健康危害。

對於成長中的學童或少年,蘇秀悅建議,中午若家長無法製作便當,孩子應盡量吃學校的營養午餐,有營養師把關,會比外面的餐盒有均衡概念。

假日盡量煮飯 選擇多色蔬果

既然平日外食不可避免,陳珮蓉建議上班族到了假日,盡可能自己煮飯,然後搭配不同顏色的蔬菜,以攝取天然抗氧化劑和植化素。

要知道自己飲食行為是否合乎健康,陳珮蓉說,國人營養攝取從以前的金字塔到現在的扇形攝食表;其實她更推崇美國的「我的健康餐盤」(My Plate),以水果、蔬菜、穀類和蛋白質,放在四格餐盤圖,加強提醒人們即使外食,吃的蔬果份量也不可少。

▇ 小吃當正餐

滷肉飯加青菜 對健康有交代?

「老闆,來一碗魯肉飯!一盤燙青菜和一份排骨。」台灣人愛吃魯肉飯,半油半瘦肉末魯汁澆在白飯上,香噴噴地誘人嗅覺,心想加上一盤燙青菜,應該「對健康有交代了吧!」

或是叫一碗肉羹,搭配麵或炒飯,油香味佐著肉羹,讓人不禁讚歎,台灣小吃真好吃。

不過,營養師認為這樣吃不合格。陳珮蓉說,魯汁、排骨含飽和脂肪,炒麵和炒飯也有不少油脂;另外,外食多半口味較重,食材也常添加味精、鹽或其他調味料,暗藏高鈉在裡面,往往超過每天標準建議量2400毫克,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候選人。

以前的人吃高油脂食物,好像很少聽到罹患慢性病。一方面可能從前的人壽命不如現代人長,來不及出現慢性病;另一方面,從前的人常勞動,必須走路、種田,不像現在出門有車,上班也是坐辦公室,少有機會消耗熱量。

為了預防高血壓,陳珮蓉表示,現在國際間已建議,對心血管疾病者,將每日鈉攝取量下修,不要超過1500毫克。要達到這個標準,勢必要對進食的食物斤斤計較,而不是隨心所欲地吃。

高血脂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