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天氣漸熱食欲差,2種涼拌菜吃了不發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生薑泡澡不宜過久 多食豆漿、豆腐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皮膚狀況差、敏感時,肥膩的食物儘量少吃。中醫師李璧如表示,清淡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腐、豆漿,少量瘦肉等均可補充。

氣候轉涼、敏感、過敏體質患者在此時節常感到困擾,不知如何保養膚質,避免病情復發、加重,中醫師李璧如表示,民眾不妨多吃如豆漿、豆腐等清淡好消化、滋潤性的食物;瘦肉也可以補充一些;但肥膩、腥發的食物則要避免。同時,過敏體質在沐浴後注意保濕。

多攝取滋潤的食物,可讓皮膚狀況較佳。醫師指出,包括清淡的水果、豆漿、豆腐及白木耳等,都很適合大部分過敏體質患者攝取。洗澡時,可注意水溫不要太高,皮膚乾癢則別過度用肥皂清洗,建議改以清水或較溫和的沐浴乳清洗,避免搔抓,以免越抓越癢,惡性循環,同時可考慮就診中醫科或皮膚科,由醫師處方外用、口服藥改善。

紅豆薏仁湯能清熱利濕,潤澤皮膚,加入土茯苓,效果更佳。中醫師李璧如表示,只要屬濕熱型體質,這類湯品均有助益。

李璧如表示,準備紅豆50克、薏仁30克、土茯苓30克,共煎湯,加入少量紅糖即可,每天喝1次,喝8~10天為一療程。紅豆薏仁湯不僅口味佳,加入土茯苓後,使清熱效果更好。

茯苓與土茯苓都常被用於改善皮膚問題,但後者對改善感染發炎,效果更好。中醫師表示,茯苓雖被認為有助除濕、健脾胃,但若皮膚感染發炎,使用土茯苓,藥效更強。

中醫師指出,茯苓雖被認為有助改善膚質,但出現熱毒型因素,常需使用土茯苓。中醫認為,熱毒型皮膚病患者可見膿皰,舌質紅,常用藥除了土茯苓,還有百部、黃連、苦參,白蘚皮等。黃柏為苦寒且清熱燥濕且能殺菌的中藥,溼熱嚴重者加重黃柏,百部則可殺蟲;地膚子去除紅腫;土茯苓去除溼熱,能解毒;白蘚皮去風除濕;蒼朮也能除濕。

對於皮膚發炎,也有中醫師建議,針對手部的曲池、合谷等穴位按壓,對改善症狀也有幫助。曲池的取穴位置在彎曲手肘出現橫紋處的外側,係改善皮膚問題常用穴位,有助對抗感染。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皮膚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