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窮得只剩下房子?專家曝「3阻力」以房養老難盛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朱慧芳/你吃的是…山寨版鱈魚?

朱慧芳。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朱慧芳。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元氣周報/文/朱慧芳】

水產品的學名和俗名不同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長期把不同種類的魚拿來冒充,張冠李戴且全盤被消費者接受的,要算「鱈魚」。

民國96年,香港曾經發生消費者吃了所謂的鱈魚,發生排油腹瀉的現象,引起恐慌。經過調查,原來消費者吃的是冠上鱈魚名稱的「油魚」,而不是正牌本尊。油魚體內含有天然、但不能被人體吸收的豐富蠟酯,和鱈魚肉裡的脂肪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肉白刺少 都被冠上「鱈」名color="0074ad">

扁鱈處理工廠中,作業員正在切割格陵蘭大比目魚。 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扁鱈處理工廠中,作業員正在切割格陵蘭大比目魚。 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事實上,除了「油魚」之外,凡是切片販售、肉質看起來雪白、刺也不多的魚,都常被當成鱈魚來賣,其中最普遍的是「扁鱈」。畢竟鱈魚名稱響亮好記,消費者一聽就知道,店家也不用多做介紹。如果用刺鱗蛇鯖、玉梭魚、智利大海鱸、格陵蘭大比目魚這些拗口又難記的陌生名字,可能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大眾對鱈魚的認知是輪切販售的雪白色魚肉,賣場大都是以切片或者切塊的形狀進口販售,市面上幾乎看不見完整的鮮魚,可以讓消費者憑著鱈魚下頜頸部的獨特觸鬚來辨識真假。再加上很多魚本來就長得很像,整條擺上都難以分辨,更不要說切成片還有幾個人認得出來。

扁鱈圓鱈 統統不是鱈魚color="0074ad">

中排右者為俗稱「圓鱈」的智利大海鱸;中排左為俗稱「扁鱈」的格陵蘭大比目魚。 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中排右者為俗稱「圓鱈」的智利大海鱸;中排左為俗稱「扁鱈」的格陵蘭大比目魚。 圖片提供/湧升海洋提供

所以身體扁扁的格陵蘭大比目魚,就被取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名稱「扁鱈」;圓滾滾的智利大海鱸到了台灣就被叫做「圓鱈」;裸蓋魚被稱作「銀鱈」;鱗頭犬牙南極魚叫成「白鱈」;最離譜的是號稱「鱈斑」的越南鯰魚,一魚兩吃同時扮演鱈魚和石斑。以上這些山寨版既不是鱈魚,大部分甚至連親戚都算不上。

正牌鱈魚 預測即將滅絕color="0074ad">

正牌的鱈魚產在大西洋、太平洋和格陵蘭海域水深二百到五百公尺的深海,是名符其實的寒帶深海魚。經過幾世紀的濫捕豪食,鱈魚已被列入世界瀕危魚種,就連山寨版的「圓鱈」智利大海鱸,也因為擔任分身太久,面臨產量下降的厄運。鱈魚的成長速度遠遠不及人類食用的速度,環保團體預測,鱈魚可能會是食用魚類最早滅絕的一支。

鱈魚戰爭 難挽產量盛況color="0074ad">

受到台灣人熱愛的鱈魚,更受到原產地大西洋海域的居民喜好。冰島人為了保護鱈魚捕撈權,不惜與越過界的海洋大國英國開戰,兩國為了鱈魚,從1956到1976年之間一共交手三次,在歷史上留下砲聲隆隆的鱈魚戰爭。

冰島雖然打贏了戰爭,卻無法挽回鱈魚產量銳減的事實,法國作家大仲馬曾經描述,「人們可以踩著鱈魚橫跨大西洋,連腳背都不會弄濕」的誇張場景,已經一去不返。不僅在台灣,全世界的真鱈魚因為產量稀少,捕撈量被嚴格限制,要吃到廉價的真鱈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吃鱈魚 漢堡魚漿沾味道color="0074ad">

我請教投入生態水產許久的「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到底台灣市面上有沒有真鱈魚,他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說:「早期台灣漁船曾在阿拉斯加海域作業,老一輩的遠洋漁人可能對鱈魚還有印象。現在的消費者要吃到最接近真鱈魚的魚,最簡單的方式是去跨國連鎖速食店點一份X香魚,或是嘗嘗日本魚漿產品,沾點鱈魚的滋味。」

無論是真鱈、假鱈,總之,台灣人就是愛吃肉細、少刺、脂肪勻稱的白肉魚。如果以維護生態和永續海洋資源的角度來看,嘗嘗山寨版鱈魚也無可厚非,只不過,「扁鱈」已經被魚目混珠了這麼久,是不是該還牠一個公道,叫牠一聲「比目魚」。

朱慧芳老師部落格:只買好東西 http://tw.myblog.yahoo.com/good-ies

脂肪 腹瀉 深海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