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死亡病例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超耐熱,清洗、煮沸殺不死!哪些食物裡有?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牛肝菌、松露、松茸 為何這些菇蕈無法靠人工栽培?

許多人認為真菌是植物,但它們其實更像動物。
許多人認為真菌是植物,但它們其實更像動物。
圖/ingimage

【文/選自八旗文化《末日松茸》,作者安娜・羅文豪普特・秦】

蘑菇的蹤跡難以捉摸,高深莫測;追蹤蘑菇將我帶進一趟狂野旅程,非法入侵每條邊界。當我跳脫商業,進入達爾文多重生命形式的「糾纏的河岸」(entangled bank),事情變得更奇特。在這裡,我們熟知的生物學上下顛倒了。糾纏破壞了類別、顛覆了身分。

蘑菇是真菌的子實體。真菌非常多樣,而且通常極富適應力,能在許多地方生存,從洋流到腳指甲裡都可找到。但有許多真菌生活在土壤裡,它們身上的細絲、即所謂菌絲,能穿透土壤,伸展到菌傘與菌索當中。要是你能讓土壤變成透明液體,而且走入地底,你會發現自己被真菌菌絲網包圍。跟著真菌進入地底世界,將發現奇特、且富有多樣樂趣的種間生活。

許多人認為真菌是植物,但它們其實更像動物。真菌不像植物被動地靠陽光製造養分。真菌與動物一樣,必須自己找東西吃。不過真菌攝食時通常很大方,它們邊吃,還邊為他人打造世界。這是因為真菌進行細胞外消化,會把消化酸排出體外,將食物分解成養分,這就好像真菌有個外翻的胃,是在體外而非體內消化食物。接著它們的細胞會吸收養分,讓真菌體成長—而其他物種也隨之蓬勃。有些植物之所以長在乾燥土地上(而非在水中),是因為真菌在整個地球歷史演化中消化了岩石,所以植物能從中攝取到養分。是真菌(還有細菌)讓土壤變得適合植物生長。真菌也會消化木材,否則死去的樹木會永遠堆積在森林裡。真菌將之分解成養分,讓朽木進入新的生命循環。所以,真菌可說是世界的建造者,為自己、也為他人塑造著環境。

有些真菌已經學會與植物緊密共存,而且多數植物只要有足夠時間,都能適應一地的種間關係,進入與真菌合作的關係當中。「內寄生」(endophytic)真菌與「內生菌根」(endomycorrhizal)真菌生長於植物內部。這種真菌很多不具子實體;它們在數百萬年前就放棄了性生活。除非以顯微鏡窺探這些植物的內部,否則我們永遠看不到這些真菌,但大多數植物體內卻都充滿了這樣的真菌。「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真菌則纏繞在植物的外根部,同時也穿透各細胞之間。世上許多受人喜愛的蘑菇—牛肝菌、雞油菌、松露,當然還有松茸—都是外生根菌植物夥伴的子實體。這些菇蕈美味至極,而且人類難以栽培,因為它們必須與寄生樹種共伴成長才行。它們只能透過種間關係而存在。

世上許多受人喜愛的蘑菇—牛肝菌、雞油菌、松露,當然還有松茸—都是外生根菌植物夥伴的子實體。這些菇蕈美味至極,而且人類難以栽培,因為它們必須與寄生樹種共伴成長才行。它們只能透過種間關係而存在。<br />圖/ingimage
世上許多受人喜愛的蘑菇—牛肝菌、雞油菌、松露,當然還有松茸—都是外生根菌植物夥伴的子實體。這些菇蕈美味至極,而且人類難以栽培,因為它們必須與寄生樹種共伴成長才行。它們只能透過種間關係而存在。
圖/ingimage

「菌根」(mycorrhiza)一詞是由希臘文的「真菌」和「根部」兩字組成;真菌與植物根系在菌根關係中緊密交纏。少了對方,真菌與植物都無法茁壯。從真菌的角度來看,它的目標是飽餐一頓。真菌把身體擴伸到寄生樹根上,透過兩者接觸時產生的特殊介面結構,以虹吸原理攝取植物的一些碳水化合物。 真菌依賴這種食物,不過它可不自私。真菌會刺激植物生長,因為第一,植物會因此獲得更多水分,第二,植物也會獲得真菌細胞外消化而生的養分。植物透過菌根得到鈣、氮、鉀、磷與其他礦物質。根據庫倫(Lisa Curran)的研究,要不是有外生菌根真菌,森林根本不可能存在。多虧了真菌好兄弟,樹木才會茁壯又茂盛,進而形成一片森林。

但兩相互惠的結果未必完美和諧。有時,真菌正好寄生在樹根生命週期的某個階段上,抑或是寄主植物本身養分充足時,它可能會拒絕真菌寄生。沒有植物夥伴的菌根真菌會死亡。但是,許多外生菌根真菌並不限於單一合作對象;真菌會在植物間建構出一片網絡。森林裡的真菌不只與同一種樹木連結,也常與其他樹種交好。如果你遮蔽了森林裡的某棵樹,奪去它葉面上的陽光,使它養分不足,它的外生菌根還是可以從樹網中其他成員攝取到碳水化合物。有些評論者拿菌根網絡與網際網路作對比,稱其為「woodwide web—樹際網路」。菌根形成種間之間互連的基礎建設,在森林裡傳播資訊。它們也有某些高速公路系統的特質。土壤微生物因此能在菌根互連的管道與聯繫間穿梭,否則微生物只能固守在原地不動。這當中有些微生物對環境修復非常重要。菌根網絡能幫助森林對所受的威脅作出回應。

為什麼真菌的世界建造工作幾乎得不到世人讚賞?部分原因是我們無法探索地底,無法親眼目睹地底世界的驚奇架構。也因為直到最近,還是有許多人—尤其是科學家—只把生命想像成是物種各自進行繁衍。在這種世界觀中,最重要的種間交互作用是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所以互動意味著消滅對方。互惠關係只是有趣的異常現象,對於了解生命卻並非必要。生命來自每個物種的自我複製,然後獨自面對進化與環境的挑戰。沒有哪個物種需要它者來延續自己的生命力;它能自我生成。這種自我繁衍的觀念蓋過了地底城市的故事。為了重獲地底故事的聲音,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舊有的種間世界觀,和已經開始轉化該觀點的新證據。

關於《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

.書名: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
.作者:安娜・羅文豪普特・秦
.譯者:謝孟璇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8
.書名: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 .作者:安娜・羅文豪普特・秦 .譯者:謝孟璇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8/08/08
《末日松茸》以嶄新且深刻的方式,呈現一位人類學者對於社會和生態的原創觀點,見解透徹而犀利,同時串聯起各個互異卻又相通的領域,引人思索人類在經濟不穩定且環境惡劣的末世環境裡,如何打破固有的本我意識,與其他國族、文化、甚至物種等「他者」共生共榮,以及我們苦苦追求的「進步」意義究竟為何,是否仍有可為……

蘑菇 微生物 碳水化合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